其實有時候人會被階段性的成就衝昏頭腦,杜甫也是這樣。難得當上了左拾遺,杜甫還在喜悅之中,心想著怎麼為國家盡一份力,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時候皇上其實已經開始對這個秘書心懷不滿了。
還沒到長安的時候,杜甫其實就因為瞎提意見跟皇上結下了梁子。這個瞎提意見倒不是說杜甫說得不對,而是說杜甫提這意見,一方麵不合領導的意思,另一方麵也不適合他來說這些話。
當時,肅宗手下有個宰相叫房管(不帶局),這個人原先是跟著玄宗往成都跑的。肅宗被一幫子來不及逃往成都的官員和武將擁立為皇帝,玄宗也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實際上他早就不想管這爛攤子了),幹脆起草了一份退位詔書,讓房管帶過去。
正好肅宗手下沒人,而且沒個前一屆中央政府大員的支持,總覺得不得勁,幹脆就認命房管做了宰相。也就是說,這個人本來就不是肅宗的心腹,肅宗用他無非是讓自己麵兒上好看些,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
杜甫到了鳳翔擔任左拾遺之後沒多久,叛軍就殺上來了,向鳳翔進犯。房管呢,估計是史書看多了,想起了當年田單火牛戰,想來cos一把。他還真的向肅宗建議,抓個兩千多頭牛,後麵綁個爆竹啥的,拖著無人戰車衝向敵陣,破壞敵人的陣形。
肅宗還真的覺得有道理,還同意了。結果到了戰場上,牛衝了一半,被叛軍的喊殺聲和鼓聲給嚇住了,反而衝過來把自己人的隊伍給衝散了。
好在這時候叛軍也是強弩之末,不然肅宗也要準備逃亡了。吃了敗仗,自然要問責。房管也算識相,自己跑去承認錯誤:我錯了,我不該瞎指揮瞎提意見,下次不敢了,絕對不插手軍事。
肅宗畢竟也是參與者,也就沒處罰房管了,畢竟處罰他自己麵子上也不好看(處罰房管等於承認自己的決策有誤)。不湊巧的是,不久之後房管家裏的一個私人樂師違紀違法被人揭發,房管也因此遭到彈劾。
有了這個理由肅宗可不管那麼多了,直接罷免了房管的官職。杜甫心裏不服,再三向肅宗提建議:這麼個小罪不至於免除朝廷大員啊!
然而,杜甫跟房管又是老朋友,這個大家都知道。原本房管出事隻是個以生活作風為借口的罷免,這下好了,鬧不好性質就變了——杜甫,會不會是房管的黨羽呢?房管是不是在結黨營私呢?肅宗心裏起了猜疑,甚至一度讓杜甫接受有關部門的審訊。
要不是門下省的負責人,也就是另一個宰相(唐朝宰相是委員製,一屆政府有好幾個宰相)張鎬保著杜甫,說不定杜甫就再一次進了牢房。何況那是戰爭時期,別說帝國了,就是現在的美國,戰爭時期總統都是有獨裁權的。萬一哪天皇帝大發雷霆行使獨裁權,說不定杜甫的命都沒了。
可是,杜甫不以為然,依舊恪盡職守,為皇帝提建議、提意見。其實這倒沒什麼,關鍵就是房管的事,讓肅宗看他不順眼。一旦一個人看誰不順眼,那個人做得再好也隻能遭來厭惡,哪怕他是為你好,你也覺得他是跟你過不去。
至德二年(757年)農曆閏八月,皇帝對杜甫的容忍到了極限,親自寫了一封詔書,特許杜甫回鄜州探親。表麵上看,皇恩浩蕩,其實用現在的話說,杜甫被放了“長假”。最慘的是,因為還沒有私家馬(那時候的私家車),朝廷又沒有配官馬,他還是借了同事的馬回的家。
然而,杜甫就是這樣一個人,心裏總是放不下國家。到了家,他依舊關心著國家大事,於是結合途中的所見,聯係朝廷一些軍事策略,寫了一首長詩,獻給皇帝。
北征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無暇日。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篳。
拜辭詣闊下,怵惕久末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緬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穀互出沒。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鴟鴞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住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鬆聲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麵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