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
粉黛亦解包,衾綢稍羅列。瘦妻麵複光,癡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紇。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軀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奸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
淒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灑掃數不缺。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這詩太長,我就不翻譯了,畢竟這不是我這次要講的重點。這詩寫得非常讓人感動,對肅宗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簡直是詩體的《陳情表》《出師表》。肅宗貌似也受到了一點感染,假期結束後,並沒有炒杜甫魷魚,而是讓杜甫官複原職。
接下來的日子差不多是杜甫一輩子最最快樂的時光。春天,他很快和朝廷裏的其他詩歌愛好者打成一片,比如王維、岑參、賈至等人,慢慢地名聲也打出去了。整個乾元元年(758年)春天,也是杜甫的春天。四月份,回到長安的太上皇玄宗去拜祖墳,杜甫還有幸一同前往。可惜啊,好景不長,又是這個房管,害了杜甫的前程。
本來沒多少事,就是一個叫賀蘭進明的武官嘴碎,說房管這個人,隻忠於太上皇,不忠於皇上。這話,戳到了肅宗的痛處,碰到了逆鱗。肅宗一怒之下,將房管徹底貶職,一腳踹到了邠州當刺史。杜甫稀裏糊塗成了房管的同黨,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華州在甘肅,老少邊窮地區,司功參軍大約相當於市裏頭一個局的領導)。
很值得感慨的是,杜甫這次走出長安城,也是金光門。於是,一首詩名特長的五言律詩誕生了。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注意,這隻是題目哦……)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表麵上是自謙自歎,實際上也有對皇帝的不滿在其中。而杜甫對這次走馬上任的態度頗為消極,又是在藍田旅遊,又是回洛陽的陸渾莊省親。直到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才正式在華州上任。這期間,杜甫還特地向中央政府提交議案,比如著名的《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建議唐軍避實擊虛,打擊盤踞在河南地區的叛軍。可惜,石沉大海。才幾個月,杜甫屁股一拍,索性辭職不幹了,跑到了秦州一帶(甘肅境內)暫時居住。
於是,杜甫過上了有生以來,最最貧苦的一段日子。他居住在秦州的簡陋屋子裏,靠著微薄的積蓄勉強維持生計。每天能夠就著藠頭吃點小米飯,就已經是奢望。快要入冬,杜甫的生活越來越困苦,不得已,隻得發揮他作為求生專家的本領,在山裏尋找些可以做食物的植物。
這個時期的杜甫,甚至還不忘來一點幽默,他在一首詩中如是說道:我怕我的錢包空空拿出去太不好意思,特地在裏麵留了一文錢(囊中恐羞澀,留得一錢看)。這也是成語“囊中羞澀”的來源。
在這樣的境況下,杜甫自然更加地想念在洛陽的幸福生活。他給家裏的弟弟寫了多封書信,可是都沒有收到回信,一直得不到弟弟們的消息。可能是西北地區的空氣質量不如洛陽,他總覺得這裏的月亮沒有洛陽的月亮明亮。在一個深秋的夜裏,一隻大雁從頭頂飛過。我想,就是現在,離家在外的人看到大雁回家心裏也不好受,何況在那個信息和交通不便的唐代。於是杜甫懷揣著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寫下了著名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此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是故鄉明,千古絕響,傳唱至今。可是杜甫並沒能回到洛陽,日子也漸漸過不下去。這一年十二月,在朋友的幫助下,杜甫踏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並在年底到達成都,重新開始了相對安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