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的生活,反而讓杜甫平添了更多的感慨。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與其說杜甫是在哭諸葛亮的北伐,還不如說他在哭自己的夢想。到了這個時候,夢想已經開始變得奢侈,與其奮鬥,倒不如好好哭一場,就當是祭奠那些年錯過的大雨了。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就像李白臨危病重的時候偏偏江淮之間來了政府軍。這時候,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也來了成都,他就是嚴武。
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巴蜀地區的軍事首長嚴武來到成都草堂特地探望杜甫。這個人可不得了,當時,朝廷主力在全力進剿安史叛軍,後方的吐蕃也成為防禦的重點對象,所以朝廷給了嚴武非常大的自治權,讓他全力組織防禦。
也就在這年,玄宗和肅宗雙雙去世,嚴武被朝廷召入京城,由高適暫時替代他的職權(你看看,高適混得多好)。杜甫還特地寫了一首詩為他贈別: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複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事態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代宗至德元年(763年),政府軍剿滅了最後一支安史叛軍,成功收複包括洛陽在內的所有失地。消息傳來,杜甫興奮不已,寫下了平生“第一快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當然了,隻是嘴上說說,杜甫並沒有真的動身前往洛陽,雖然他的莊園和田產在那裏。但是舉國歡慶之際,高適卻攤上了大事。這一年,巴蜀與吐蕃的前線告急,接連幾個城池陷落,讓高適非常難堪。更有人說,高適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於是嚴武再次入川作戰,在郭子儀的配合下,順利擊潰來犯的吐蕃軍隊,迅速穩定了局勢,收複大片失地。而嚴武也是個略通風雅之人,行軍打仗,也不免寫一兩首。
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這首詩傳到杜甫那裏,連他都不禁讚歎。既然在四川了,兩個老朋友免不了一起敘敘舊。當時,唐朝中央政府的實力已經大為削弱,像嚴武這樣的人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差不多就是小軍閥了。所以這段時間,嚴武開始有了拉攏杜甫進入自己幕府的想法,他給杜甫寄去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漫向江頭把釣竿,懶眠沙草愛風湍。
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著鵕鸃冠。
腹中書籍幽時曬,肘後醫方靜處看。
興發會能馳駿馬,應須直到使君灘。
差不多意思是說:你別整天寫文章寫詩,出來做做正經事,謀個一官半職吧,跟我混就不錯。
杜甫呢,則給他回了一封信,也是詩:
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
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獨如張翰,白帽還應似管寧。
寂寞江天雲霧裏,何人道有少微星。
差不多意思就是說,幹不了,謝謝。
然而,總是這樣,就像李白最後經受不了誘惑和蠱惑加入了永王幕府,杜甫也在嚴武的一再勸說下成為了他的幕僚。其實本來杜甫想四處雲遊了,正好又得到了朝廷的征召,擔任長安的功曹參軍。這下,可以留在成都跟家人在一起了,而且有個正經工作。
不僅如此,嚴武還奏請朝廷,給了杜甫一個工部員外郎的編製(那時候叫供奉,也就是享受這個官職的待遇,但是在嚴武這幹的是什麼活,完全看嚴武的意思),杜甫成為了正式的朝廷命官。因為這是杜甫一輩子當過的最大的官,所以我們也管杜甫叫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