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懋康的陪伴下,朱由校漫步於這座見證了大明興衰的府邸,心情從起初的興奮到凝重,再到如臨大敵。
百聞不如一見。
直至親眼觀瞧,朱由校方才意識到自己身處的府衙當中蘊藏著多麼可怕的隱患。
此地不但身處鬧市,來往的行商百姓無數,更有不少軍中士卒出入其中,可謂是\"百無禁忌\"。
\"朕回宮之後,便會授意工部,即刻於城外重新選址,再建王恭廠。\"簡單的參觀過後,朱由校便是毫無猶豫的朝著身旁文官保證道。
自火器問世,並於前宋時期廣泛應用於軍中之後,火器便逐漸取代了此前的冷兵器,在軍中擁有越來越重的分量。
國朝初年,在成祖朱棣北征蒙古的戰事中,作為開創世界火器部隊先河的\"神機營\"從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縱使土木堡之戰過後,如日中天的神機營遭受重創,但\"王恭廠\"仍是繁榮不衰,由此地而出的火器被源源不斷應用於邊軍之中。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朝廷財政吃緊,火器的質量也變得參差不齊,炸膛的情況常有發生,故此邊軍士卒對於王恭廠所生產的火器也不再熱衷。
但不管怎麼說,隸屬於工部軍器局的王恭廠仍在軍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遠非內廷中的\"兵仗局\"能夠比擬的。
\"朕曾有過耳聞,聲稱王恭廠所生產的火器質量參差不齊,以至於炸膛的情況時有發生。\"
\"卻不知是何等原因。\"
及至徐光啟一行人簇擁著大明天子朱由校即將離開王恭廠的時候,身材消瘦的朱由校忽然止步駐足,盯著身後深邃的署衙,頗為不解的詢問道,語氣很是真摯。
見天子如此言說,一直默默跟在畢懋康身後的工匠們先是麵麵相覷,隨後便是肉眼可見的\"激動\"起來,呼吸很是急促。
\"愛卿大可暢所欲言,朕不會怪罪。\"一瞧這些工匠的反應,朱由校哪能不清楚其中或許另有隱情,故此不由得心中一動,趕忙追問道。
\"敢叫陛下知曉,依著微臣的了解,截止遼鎮局勢崩壞之前,王恭廠生產的效率雖然低下,但產出的火器質量卻有足額的保證。\"
\"這一點,昔日的寧遠伯便是最好的佐證。\"仔細斟酌之後,畢懋康便是小心翼翼的回稟道。
寧遠伯,李成梁。
時至如今,盡管李成梁已是撒手人寰十年之久,但朝中關於他的是非對錯仍是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其鎮守遼東多年,勞苦功高;但也有人認為李成梁便是導致遼鎮局勢崩壞,建州女真崛起的頭號罪人。
但不管怎麼說,昔日遼東總兵李成梁鎮守遼東之時,令女真諸部為之臣服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而李成梁最大的依仗,便是由其親自整飭的\"遼東鐵騎\"。
遼東鐵騎的兵峰之盛,令得以騎射見長的女真人和蒙古人均是為之退避三舍,不敢與其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