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蛛絲馬跡(2 / 2)

而這些\"遼東鐵騎\"之所以如此悍勇,除了自身的勇武之外,卻也與其手中的武器離不開關係。

世人皆知,遼東鐵騎所持的武器名為\"三眼神銃\",是一種將火器及尋常長槍相結合的兵刃。

每逢兩軍交戰,遼東鐵騎便會率先發射三次,混亂敵方陣型,隨即再調轉槍頭,轉而衝殺。

那些年,曾經令女真人及蒙古人聞風喪膽的\"三眼神銃\"便大多出自王恭廠,甚至就出自這些工匠之手。

\"接著說下去。\"對於畢懋康的說辭,朱由校不置可否,他隱隱約約覺得好似觸碰到了隱藏在水麵之下的隱情。

\"但是薩爾滸之戰過後,遼鎮精銳死傷殆盡,朝廷一方麵重新募兵,另一方麵便是擴大了對於火器的需求。\"

\"這些火器被生產之後,先交由兵部進行點驗,隨即才會被發往邊鎮。\"見朱由校仍沒有太大反應,畢懋康這才壯著膽子,將其中隱情緩緩道出。

從王恭廠再到邊鎮士卒的手中,這些被生產而出的火器至少要經過兵部及邊鎮將校兩道程序之後,才會被應用於軍中。

更要緊的是,隨著遼鎮日益吃緊,自全國各地征調至遼鎮的軍餉物資除了走山海關通過遼西走廊這一咽喉要塞之後,還會采取\"海運\"的途徑,由官兵自登萊登船,運抵至遼東前線。

這其中的貓膩,自是不用多說。

除此之外,每逢朝廷大規模往遼東發放物資,京中的勳貴們也會借著職務之便,將其麾下親兵所使用的陳舊火器與最先研製出來的火器相更替。

如此一來,在火器的數目上雖是沒有發生變化,但交付於邊軍士卒手中的火器質量卻是大打折扣。

又是勳貴。

聞聲,朱由校的眉頭便是為之一皺,眼神也是變得冰冷起來,雖然早就知曉京中大多勳貴已然沒有了其昔日先祖的勇武,隻是一群躺在祖宗功勞簿上的酒囊飯袋,但朱由校也沒有料到這些人竟然如此沒有底線。

光是借著職務之便貪墨些軍餉也就罷了,竟然還將手伸到了軍械之上,做起了\"以舊換新\"的生意。

當真是奇思妙想,令人啼笑皆非。

\"愛卿放心,朕會將此事查的水落石出。\"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不斷翻滾的內心,朱由校便是扭頭,一臉認真的保證道。

此時此刻,朱由校方才意識到京師這灘渾水究竟隱藏了不少\"魑魅魍魎\"以及石破天驚的秘辛。

\"隻望陛下謹而慎之。\"雖說對今日天子的突然召見有些意外,但畢懋康心中卻也沒有太大的底氣,此時更是隱隱有些後悔。

畢竟似這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秘辛\"會涉及到無數人的利益,縱使天子身為大明之主隻怕也是有心無力。

但事已至此,也不容畢懋康後悔,隻盼望近些時日頗有些\"明君\"之像的天子真的能夠力挽狂瀾,撥開籠罩在京師上方的這層烏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