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忙裏偷閑的“假日”方案 端午粽子的健康吃法
端午節吃粽子,是最為傳統的一種過節方式。雖然粽子很好吃,但它含有非常高的熱量。同時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由於黏性大而不容易被胃消化。此外,還有很多人習慣吃粽子的時候用糖蘸著吃。這樣讓糖尿病患者在吃粽子的時候無法享受到粽子的原始美味。專家建議幾種健康吃粽子的方法,讓你吃得更放心。
中國人對喝熱茶是很有講究的。比如一杯溫熱清香的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消食、解暑的作用,是很好的健康飲品。我們可以根據熱茶有消食的作用,在吃粽子的時候,沏上一杯熱茶,這樣就會幫助你解除吃粽子後的油膩感了。此外專家首推的是紅茶,具體種類沒有什麼限製。不過茶一定是要熱的,因為冷的茶不僅不能消除粽子的油膩感,而且會讓糯米變得更加不容易消化,還會產生腹脹的感覺。
蘿卜能夠健胃,並且消食通氣,在養生上是絕佳的食品。尤其是對於一些小孩,還有一些老人或消化不良的人群來說,在吃粽子的時候搭配上清爽的蘿卜,能夠起到除去體內的積食、通氣的功效。此外,大家在吃粽子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一些與蘿卜相同效果的蔬菜,比如菠菜、芹菜以及洋蔥等。這些蔬菜可以幫助人們很好地把油膩的粽子消化掉。
端午吃粽有講究
端午前後,很多人多貪食端午粽,結果除了會“食滯”外,還會引發慢性病!每年端午節前後胃腸道病人會明顯增加兩成左右,專家提醒大家小心樂極生悲。
早晚吃粽子易患胃病
端午節前後不少人喜歡拿粽子當早餐吃,個別酷愛粽子的人甚至放棄正餐,頓頓吃粽子。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消化,還會傷害你的胃部。食物消化從胃到腸至少需要停留6個小時。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裏的時間則更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另外,臨睡前絕對不能把粽子當夜宵,否則一晚留在肚子裏不容易消化。
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吃粽子也會引發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是因為粽子中糯米黏度高,難以消化,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悶脹,有的甚至一吃就“滯”。而甜粽由於含糖分較多,容易提升人體內血糖含量,故糖尿病者不宜食用。老人、小孩不宜多吃,因粽子易致腹瀉、便秘。
粽子屬於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因此在食用時應注意量的控製。以1隻粽子為例,若包了豬肉、香菇、葡萄幹、蝦米、蛋黃、花生等餡,熱量為500~650千卡;人們常愛吃的肉粽,熱量為200~250千卡。這麼高的熱量,還難以消化,當然會影響正常消化係統的工作,抵抗力稍差的人就會生病。
為了度過一個溫馨健康的端午節,專家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