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附錄應急措施(1 / 3)

1.遇見急救患者的行動要領

發生緊急情況時,能為孩子提供幫助的正是事故現場的家長。如果家長平時就熟知以下事項,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才能夠迅速行動,獲得最佳的急救時機,避免造成家庭悲劇。

請求幫助(呼叫救護車)發生緊急情況,應馬上請求幫助。

首先大聲呼喊周圍的人過來幫忙。

如果有需要,撥打120、110、119。

注意

撥打120、110、119時一定要冷靜說明患者所處的地區、患者狀態、聯係方式等,並回答急救人員的問題;事故發生的始末;周圍的危險要素(火災、事故、危險物質等);患者人數。

迅速、冷靜麵對

麵對緊急狀況,反應要迅速、到位:情況有多危急?應采取怎樣的措施?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丟掉“沉著“與“冷靜”。

實施緊急救助

如何確保在緊急狀況下能夠快速、準確地處理?隻有反複、經常地練習救助措施。

在家中、車裏或公司備好急救箱,以便緊急狀況下使用。使用後一定要記得補充不足的藥品。

在沒有醫生指導的前提下,絕對不能亂用藥,就算是特別熟悉的狀況,用藥也要慎重。

熟悉緊急心肺複蘇法。

2.人工呼吸與心肺複蘇法

人工呼吸與心肺複蘇法不僅用於窒息情況下的發生,還可用於多種危及生命狀況時的急救。平時參加一些專業機構的培訓,掌握正確方法和姿勢是很有用的。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法在家庭急救中經常應用到,是指在病人呼吸突然停止或極度呼吸衰竭時,利用人工方法幫助其呼吸,使其恢複自然呼吸的一種方法。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以下三種。

口對口吹氣法

(1)患兒仰臥,頭向後傾,下巴仰起,救護人站在或跪在一旁,在患兒嘴上墊一層手絹或直接口對口。

(2)自己先吸一口氣,然後口對口將氣吹入,同時把患兒的鼻孔捏住,觀察其胸部幫助患兒呼吸。

(3)這樣反複有節律地進行,一般每分鍾16~18次。

(4)吹氣時不可用力過猛,尤其對兒童每次吹氣至其胸部膨脹起即止,另外,吹氣時應徐徐吹入,以維持和刺激患兒的有效呼吸。

(5)進行人工呼吸時,如果患兒嘔吐,可將頭轉向一側,然後用手清理口腔後轉過頭繼續施行人工呼吸。

俯臥壓背法

(1)患兒俯臥,頭偏向一側,一側臂向前伸直,使其頭枕在另一隻彎著的手臂上,腹部用枕頭墊高。

(2)家長跪伏在患兒大腿兩側,麵向患兒頭部,兩臂伸直,兩手掌平放於患兒下胸背部兩側,均勻地用力按壓後背下部,使氣體由肺髒排出。

(3)然後兩手放鬆,身體後仰,除去壓力,使胸部自然擴張,空氣進入肺內。

(4)如此反複進行,每分鍾16~20次。此法對觸電及溺水者更為適宜。

仰臥壓胸法

(1)患兒仰臥,頭側向一邊,盡可能將舌頭拉出,背部墊上枕頭或衣被,使胸部抬高。

(2)家長跪於患兒大腿兩側,以手掌貼於患兒兩側肋弓部,拇指向內,其餘四指向外,借上半身的體重用力向胸部上後方壓迫,擠出胸內空氣,然後鬆手,胸部自行彈回,使空氣吸入。

(3)如此有節奏地進行,每分鍾16~18次。

注意

在實施人工呼吸時,應謹記以下幾點:

(1)將患兒安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鬆開衣服,但不要使患兒受涼。

(2)用紗布或手帕清除患兒口中的痰液、血塊、泥土或牙套等物。

(3)口對口呼吸時,嘴與嘴間可放上手帕或幾層紗布,但不要太厚,以免影響空氣吸入。

(4)如有條件,人工呼吸的同時,可肌肉或皮下注射呼吸興奮劑,如25%可拉明1~2毫升等。

(5)患兒有微弱的自然呼吸時,人工呼吸應和病人的自然呼吸節律相一致,不可相反。

(6)患兒呼吸恢複正常後,方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患兒呼吸再度停止,則應再次施行,不可中斷,隻有確定病人已經死亡,方可放棄搶救。

(7)用力要適當,以防肋骨骨折,也不要擠壓胃部,防止將胃內容物壓出,阻滯呼吸。

(8)搶救開始時,首次吹氣兩口,每次吹氣量在800毫升左右,以免造成胃擴張,以胸廓上抬為準。

(9)吹氣時不要按壓胸部。

心肺複蘇法

患者為新生兒(出生未滿3個月)時,用雙手包住胸,兩拇指按壓其胸骨中間部位胸骨,下陷深度為1.5~2.5厘米,每分鍾100次;患者為幼兒(12個月以內,體重未滿10千克)時,先將患兒平躺在平實地麵,用食指和中指垂直按壓其胸骨中間部位,下陷深度為2~3厘米,每分鍾100次;若為小兒(8歲以內,體重未滿25千克),先將患兒平躺在平實地麵,然後用手掌一側(靠近手腕的一部分手掌)豎直,按壓胸骨中間部位,下陷深度為2.5~4.0厘米,每分鍾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