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女性日常溝通技巧 先看人再開口
如果我們說話不看對象,不僅達不到找人辦事的目的,往往還會傷害雙方的感情。因此,會說話與會求人是不可分的,話說得到位,對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請求。顯然,說話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人找人辦事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在找人之前最好能夠在語言上動動腦筋。
說話看對象,究竟要看對象的哪些方麵呢?
1.看對象身份,審時度勢再開口
無論在哪個國家、什麼時代,人們的地位等級觀念都是很強的。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很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無尊無卑。尤其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時,他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他不喜歡聽你的話,不願幫你的忙,或者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阻礙了你辦事的路子,使所辦之事遇到障礙。
聰明人都是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說話辦事的,這也是自己辦事能力與個人修養的體現。平常我們所說的“某某人會辦事”,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隻當領導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討厭他,這樣,他們辦起事來就比較容易。來看下麵的事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稱帝後,有兩個從前的窮朋友來見他。因兩人的話說得不一樣,兩人的命運也各不相同。
第一個人被引進宮內,他一坐下便指手畫腳地說:“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蘆花蕩裏,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裏煮。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隻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裏,卡住了喉嚨,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咽進肚裏去。”朱元璋聽了他的述說,在百官麵前哭笑不得,為了保住體麵,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給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鼠竄的倒黴蛋,跟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那個放牛娃抿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於是他大搖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倒頭便拜,然後敘起舊來:“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微臣隨著你大駕,騎著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那次戰鬥我們大獲全勝。”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爭心知肚明,但他卻把醜事說得含蓄動聽,麵上有光,又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難同當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為禦林軍總管。
對於同一件事,一個是直通通地說,結果被趕出去;一個委婉曲折地說,結果做了大官。話說得不一樣,效果也會有天壤之別。在這個例子中,朱元璋的身份已不是昔日的放牛娃了,若不審時度勢,非但求人不成,可能還會惹來禍端。
2.看對象文化素質,有的放矢功自成
很多人都知道,做生意的時候,不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既然有求於人,就難免在別人麵前自覺低人一等,少不了看人臉色,討好別人。有時候可能事辦不成,碰個軟釘子還算走運,假如碰個硬釘子,又碰了一鼻子灰,甚至鼻青臉腫,那就嚴重了。
進廟燒香要看神,辦事說話要看人。做人應該進退自如,說話必須麵麵俱到、遊刃有餘。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言語表達一定要看辦事所找的對象,要受對象的身份、職業、經曆、文化修養、性格、處境和心情製約。射箭不看靶子,彈琴不看聽眾,說話無的放矢,辦事效果肯定好不了。我們看看陳先生是怎麼辦事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
陳先生的兒子要做生意,需要付先生幫忙,於是,陳先生就想著替兒子打通關係。一天,陳先生和他老伴到百貨公司去買夏裝,正遇上付先生一家三口也在選購夏衣。陳先生一看是個機會,於是,上前去和付先生說話。陳老先生本是教古代漢語的,是位古道熱腸的忠厚長者。他上前去和付先生打了一個招呼,當他見那付太太為她十六七歲的女兒買連衣裙,正不知買緊身的好還是寬鬆的好時,陳老先生自告奮勇地上前獨抒己見:“付太太這麼疼愛女兒,貴千金正值破瓜之年,敝人陋見還是買寬鬆的為好……”陳老先生的話還沒說完,付太太的臉就變成鐵青色了,開口罵起來:“你這糟老頭莫亂說話!你少在那裏說破瓜破瓜的!關你屁事!”那邊付先生聽到陳先生說的“破瓜”二字,也摩拳擦掌地撲過來要打陳老先生,好在在場的人手腳快,陳老先生才免遭一頓暴打。陳先生為此老臉無光,談生意幫忙的事隻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