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服務精神(2)(3 / 3)

“銷售終端是離消費者身體最近的地方,售後服務是離消費者心靈最近的地方。這是品牌的‘最後一公裏’。在這兩個距離‘最近’的地方,我們讓什麼樣的人與消費者打交道?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與消費者打交道?

“讓我們看看這樣的實例吧。一位消費者到超市買‘心情’,事前從導購員那裏得到確認:可贈得鑰匙扣。但付款後,從售奶點交涉到服務處,又從服務處交涉到贈品處,繞了一大圈,最後得到的答複竟是:‘為個鑰匙扣,你煩不煩呀?’這位消費者買到的是一個‘壞心情’……好馬配好鞍,好山配好水,好米配好婦;好企業必須配好終端,好終端必須配好人,好人必須配好機製。不是‘最可愛的人’,我們不能讓他占據第一排,更不能讓他代表企業與消費者打交道。不是‘最可愛的人’,我們或者將他改變,或者讓他走開。”

讓服務人員“走開”是容易的,現在貼一張招聘廣告,會有上百人前來應聘。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改變”,當然隻能依靠培訓,而且應該將培訓服務人員列為常規工作。培訓水平的高低,決定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業績的好壞。

在一個市場裏,有兩家“鹹水鴨”店,一家在南,一家在北。它們銷售的商品一樣,其他各方麵的條件也大同小異,但北家的生意明顯不如南家好。

北家的老板到南家現場參觀,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這裏的員工個個精神抖擻、喜氣迎人。反觀本店的員工,都是一副無精打采、不冷不熱的樣子。他集合員工訓話說:“你們必須用積極的態度去招呼客人,要微笑服務,要說‘歡迎光臨’……”

老板訓話的效果似乎還不錯,以後,員工們見了客人就微笑,就說“歡迎光臨”。但讓老板失望的是,店裏的生意還是毫無起色。什麼原因呢?因為人家的員工微笑,笑得真誠;說“歡迎光臨”,說得親切;而他店裏的員工笑得做作,說得勉強,哪能打動顧客呢?

這位老板和他的員工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微笑服務”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項技術。技術要靠訓練,不是想要就有。

微笑至少包含兩項技術:心理調節技術和肌肉張力訓練技術。心情好,微笑才親切自然。但誰不會遇到一些煩心事呢?隻有學習心理調節技術,才能使自己在工作時間內始終保持心情愉快,不至於“給顧客臉色看”。肌肉張力也會影響微笑效果。大部分人的臉部肌肉張力不夠理想,在微笑時顯得比較僵硬,這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自然的程度。

在招攬顧客時,柔和悅耳的聲音對顧客最有吸引力。這也包括兩項技術:心理調節技術和語音訓練技術。大部分人的聲音不夠理想,需要在語音、語調、語態、氣息等技術層麵加以訓練,才能達到動聽的程度。

“微笑服務”的觀念已引進國內多年,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看到真正的微笑服務,這不是觀念問題,而是技術問題。大部分服務人員缺乏訓練,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世界著名公司都特別重視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以IBM公司為例,其銷售人員和係統工程師都要接受為期12個月的初步培訓,主要采用現場實習和課堂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75%的時間在現場實習,25%的時間在教育中心學習。IBM負責培訓的教員個個都是從第一線暫時調用的銷售精英,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善於進行理論總結,他們懂得怎樣培訓優秀服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