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條富人的整合經驗:
人脈就是礦脈,但要有計劃地開采。
智力資源的高效整合
對成功創富而言,你認為自己的智力資源夠用嗎?如果你認為夠用,隻是缺少一個施展的機會,那麼,趕快丟掉這個想法。全世界60億人,至少有50億人認為自己很聰明,但事實上,沒有人的智力真的夠用。除非你從事的工作相當簡單,但那已跟創富無緣了。
你想完成某種複雜而有“錢景”的事務,最好學學蘇格拉底,站在“無知者”的立場,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然後,以開放的視野與胸懷,整合他人的智力資源。當智力資源累加並融合後,你就可以做成令人驚奇的事了。
資源整合的途徑有三條:
第一條途徑是學習
這是整合古今中外智者、大師的智力資源的方法。運用此法的要訣是深入學習和研究,不要“好讀書,不求甚解”。許多人的學習方法是淺嚐輒止,然後宣稱“世無英雄”,所有的腦袋加起來還不如自己這個腦袋。這是糊塗透頂的人。
第二條途徑是整合外智力資源
今天的企業越來越重視“外腦”的價值,有條件的企業,跟大學合作研究,建立博士工作站,組建外部專家、顧問團隊。這都是很好的方法,但遠遠不夠。專業人士確實掌握了優質智力資源,但你還需要非專業的智力資源,許多絕妙的主意是普通人甚至小孩子想出來的,這些主意恰好處於專業人士的“思維盲區”。而且,市場難道不是在絕大多數普通人的需求中嗎?專家們的意見並不能代表他們的意見。所以,你應該把供應商、消費者、同行都視為智力資源的來源。
“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堅信不論何時何地,都有一個擁有好想法的人存在,而他的工作是“拆毀”所有阻礙溝通、阻礙發現“好想法”的“高牆”,把它們找出來,學習之,並以最快的速度付諸行動。韋爾奇並不認為專業人士才是智力資源的主要來源,他把整合對象定位為每一個人,其觀念如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可以說是運用“外腦”的典範。
許多公司利用外腦取得了令人驚歎的佳績,例如寶潔公司,利用外界啟發而研製出的新產品比例高達35%,可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益。對“知識就是金錢”這句話,不少人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他們“讀書破萬卷”,居然窮得叮當響。但在善於運用知識的人眼裏,知識確實就是金錢,而且能值大錢。
第三條途徑是整合內部資源
事實上,這是主要途徑。如果你有虛懷接納的心,用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把內部人員的智力資源收集起來,變成聰明的策略。
整合內部智力資源的方法很多,如談心、座談、問卷調查等等,比較有名的是所謂“頭腦風暴法”,這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事實上,早在此法之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早就采用了類似的方法,即“開諸葛亮會”,取“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意,又稱“民主討論會”。
“民主討論會”和“頭腦風暴法”遵循的都是如下原則:
一次成功的頭腦風暴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為關鍵的是探討方式,心態上的轉變,概言之,即充分,非評價性的,無偏見的交流,具體而言,則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暢所欲言。參加者讓思維自由馳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大膽地展開想象,盡可能地提出獨創性的想法。
二是相互激活。除提出自己的意見外,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
三是禁止批評。每個人自由提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想法多麼怪誕,都不得批評。自我批評也在禁止之列。
四是延遲評判。會上不對任何設想作出評價,一方麵是為了防止評判約束與會者的積極思維,破壞自由暢談的有利氣氛;另一方麵是為了集中精力先開發設想,鼓勵創造性設想的大量產生。至於評價工作,則可放在會後。
五是追求數量。創造性的想法越多越好,隻問數量,不論質量。
六是真實記錄。所有的想法都要記錄下來,以供進一步研究和評價。
下麵不妨舉一個運用“頭腦風暴法”產生創意的實例:
美國迪士尼公司是動畫片的鼻祖,先後製作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三隻小豬》《阿拉丁》《羅賓漢》《米老鼠和唐老鴨》等大批經典動畫片。一般卡通公司的動畫片每秒鍾用6-8張畫麵,迪士尼公司始終堅持每秒鍾用24幅畫麵,這不僅增加了製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創作難度。那麼,怎樣獲得源源不斷的、製作動畫片的創意呢?迪士尼公司走的是資源整合的道路。
迪士尼公司通過一個由所有編創人員參加的演示會來提供新創意。演示會一年開三次,在會上,大家竭力證明,按自己出的主意,會製作出一部叫座的動畫片。出主意的人還能從他們的同事那裏得到幫助。大家會向他提許多建議,幫助他整理和完善故事情節,還有人在視覺效果上幫他出主意。房間裏坐滿了想出主意的人,每個人都可能講述自己的新創意,也都要聽別人的新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