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負債,是眾多優秀企業家的一大特點。李嘉誠說,“現金流、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我一貫最注重的環節,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標。這麼多年來,從1950年到今天,個人來講,(資產)從來沒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這樣,第一原則就是不要有負債。我在1956年以後,個人沒有欠過一個債。”
但是,創業之初,你的資金不足,可能不得不負債。但應該設法擺脫這種狀況,越快越好。隻有那些貪婪、愚蠢而不負責任的人才迷戀負債並以“綁架銀行”為樂。
為什麼不宜負債呢?資金是公司的血液,負債如同輸血,贏利如同造血。造血不能滿足自身需要,依靠輸血維持,是健康狀態嗎?一旦斷了血源,公司立即就有“生命危險”。許多公司並非沒有好產品、好服務,就因為資金鏈意外斷裂而倒閉。畢竟銀行也好、投資者也好,不是那麼好“綁架”的,誰敢保證不會有意外呢?
不過,凡事都得一分為二,如果你的償付能力優於負債,沒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適度借貸也可以作為一種發展策略。
第3個原則:留有餘地,以備應變
王永慶有一個“水壩”理論,非常值得借鑒。其意是,無論資金、設備、人力、物力的使用,都留有一定餘地,綜合資源不使用到85%以上,如同水壩永不缺水一樣。那麼,無論發生怎樣意外的情形,都能從容應變。
公司在人力、財力上留有餘地,如同戰場上留有預備隊一樣。稍有軍事常識的將軍都知道,不宜將兵力全部投入使用,否則一旦發生意外,稀裏嘩啦全垮掉了。“商場如戰場”,保留應變的實力,可以為公司安全運作提供有力保障。
第4個原則:將控製成本作為一生的工作
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不一定是最會賺錢的公司,而是成本控製得最好的公司。卡耐基說:“密切注意成本,就不用擔心利潤。”
如何控製成本,確實是一件非常考驗智慧的事。很多公司在金融危機來臨時,老板舉起“砍刀”,砍掉一些人,砍掉一些費用,成本馬上降下來了,好像控製成本的能力很強,其實不一定。假設這些人、這些費用是不需要的,那麼以前豈不是造成了數不清的浪費?假設這些人、這些費用是需要的,一刀砍掉,那就像砍掉自己的一塊肉一樣,並不是“減肥”的好辦法。
控製成本跟花錢多少並無必然關係,關鍵在於資金使用效率。比方說,某公司聘請了一個摳門的采購員,每天咬緊牙關跟供應商殺價,殺得那些供應商見了他就怕,最後比較“牛”的供應商都懶得理他,跟他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小商人,買回來的材料、配件等雖然很便宜,因質量欠佳,經常導致生產中斷、維修費用增加。所以他看似為公司省了錢,其實隻是減少了局部成本而增加了總成本,兩相衝抵,得不償失。又比如,某老板特別摳門,可著勁兒壓低員工的薪水,最後優秀員工一個個跳槽到了別的公司,剩下來的都是無能之輩,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這也是得不償失的成本控製行為。
究竟如何控製成本呢?首先你不妨采用一套行業優秀公司的成本控製法,使本公司的成本管理不至於雜亂無章。接下來,你大概需要花一二十年對其進行持續改進,使之逐步適於公司所需。你需要在每一個花錢的環節追根究底,追問以下問題:
為什麼要花這筆錢?如果不花會造成何種後果?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如果少花會造成何種結果?
為什麼要這樣花錢?換一種花錢方式會不會更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