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分享理念(2)(1 / 2)

二是因素評分法。這是國外大公司應用最廣的方法。此法對評價因素進行量化打分,有多種變形,操作非常複雜,往往需要聘請顧問公司來進行,設計一套薪酬標準,往往耗時甚長,花費數萬美元,一般適於實力較強的公司采用。此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就不贅述了。

最近流行一種HAY寬帶薪酬管理模式,傳統的職位等級,巨型公司有17級,稍小的有12級左右,小公司就不一定了。HAY法打破常規,職級是一個寬帶,無論公司大小,從上到下隻有6級,無論是業務員、技術員還是經理,隻要業績優秀,都能獲得高薪。職位概念逐漸淡化,很多崗位被歸類到同一個職級當中,帶寬拉大,員工薪水有了更加靈活的升降幅度。職員著重考慮的是他在公司所處的角色,即對公司貢獻的大小。例如業績極佳的推銷員,角色比業務經理重要,薪水也高得多。貢獻大的技術員,重要性和薪水也比總工程師高。

但是,HAY寬帶薪酬管理模式忽略了員工過去的貢獻以及潛能,功利色彩過濃,不一定適於每一家公司。因此,絕大多數公司采取傳統的比較保守的薪酬形式,綜合考慮三個方麵的因素:職級、技能和資曆,工資結構上與其相對應的分別是職位工資、技能工資、績效工資。也有的將前兩者合並考慮,作為確定每個職員基本工資的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隻能發揮出20%-30%,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製能夠讓員工的潛能充分激活。在有效激勵中,薪酬激勵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絕對值得老板多花精力去探索公平的標準,以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目標。

告訴你一條富人的分享經驗:沒有標準,就沒有業績。

合作共贏:舍棄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合作互利的好處,人人知道。但合作的難處,也顯而易見。多少人在合作中反目成仇、不歡而散。

合作的最大難點在於利益分割的方式。如果人人抱著害怕吃虧、想占便宜的心理,最後必然打成一堆。一些愚蠢的老板不明此理,在各種形式的合作中,總想得到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精明的老板則不然,總是舍棄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使利益向合作方傾斜。中國台灣已故企業家王永慶即是如此,他精通合作之道,在利益麵前,寧可多舍一方,決不多取一方,於是他成了“世界塑膠大王”。

一麵是舍棄,一麵卻又是大獲成功,好像不合邏輯,但這恰好是市場爭勝的不變邏輯。下麵我們不妨看看王永慶是如何以舍棄換成功的:

一是舍棄權利,換取市場。王永慶初創台塑公司時,為了擴大銷路,決定對公司的塑膠原料進行二次加工。但這需要技術,而台灣當時並無此項技術。一天,王永慶乘飛機時,偶遇開塑膠玩具廠的美國人卡林,於是來了興趣,誠邀卡林到台灣辦廠。卡林對台灣不熟悉,有些顧慮,王永慶提了一個條件:“辦廠的費用我出,賺的錢歸你。”

卡林不禁睜大了眼睛,懷疑是不是聽錯了。

王永慶解釋說:“我是生產塑膠粉的,正在尋找銷路。我決定自己開設加工廠。如果能搞成的話,塑膠粉的銷路問題也就解決了。所以我希望跟你合作,你賺錢等於我也賺了錢。”

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卡林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很快就和王永慶簽訂了合作協議,在王永慶資助下創辦了卡林塑膠公司,該公司可消耗台塑總產量的20%,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台塑產品的銷路問題。從結果看,可謂雙贏互利、皆大歡喜。但王永慶的“我投資,你賺錢”的構想確實匪夷所思,充分體現了一個大企業家的氣度,令人敬佩!

二是舍棄錢財,贏得信用。王永慶的重譽守信,聞名全球,他也因此贏得了許多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機會。例如,1978年,英國的建利百聯銀行、運通銀行和美國的信孚銀行聯手,以非常低的利息給台塑公司貸款1500萬美元,貸款的唯一條件是讓王永慶簽下自己的名字,無須任何抵押。一位外國銀行的高級主管甚至說:“王永慶的英文簽名,就是信譽的保證,可以提供無限製的長期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