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受到如此多著名銀行的熱捧,想不成功都難。
但王永慶的信用是多年苦心經營的結果,得來非易。舉一個例子,有一次,台塑發行新股,事前,王永慶公開承諾,增資股將以每股250元的價格拋出。於是,股民們紛紛購進新股。不料,幾個月後,中東戰爭爆發,引發了全球性石油危機。台塑生產的塑膠粉以石油產品聚氯乙烯為原料,經此危機,股價隨之大幅下挫。為穩定股民情緒,王永慶再次公開承諾,如果到當年6月30日,股價沒有上漲到每股250元,他將向股民補償差價。但危機繼續加劇,到了約定日期,台塑股價跌到每股207元,於是,王永慶兌現諾言,每股退賠43元,為此,台塑一共損失4000多萬元新台幣,開創了股市前所未有的先例。
如今,經常有一些證券專家、地產商人預言股價、房價將上揚,但他們卻不打算對自己的話負任何責任。王永慶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會對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負責任,他也因此贏得了客戶的絕對信任。
三是舍棄利益,贏得未來。台塑公司下麵有許多二次、三次加工企業,王永慶深知,台塑與下遊企業乃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他從不利用“龍頭老大”的地位為自己爭利,寧可自己少賺,也要保障下遊企業的利益。有一次,由於世界石油危機和關貿壁壘的盛行,使全球塑膠原料價格普遍上揚。但王永慶考慮到下遊企業的承受能力,決定維持原供應價,自行消化漲價成本,此舉使公司的當年贏利減少了6000多萬元新台幣。
幾年後,石化原料價格因為世界經濟的全麵複蘇而大幅上揚,所有石化企業都獲利甚豐。但王永慶與眾不同,堅持跟下遊企業共享漲價利潤。他說:“如果賺一塊錢就有利潤,為什麼要賺兩塊錢呢?何不把這一塊錢留給客戶,讓他去擴大設備,如此一來客戶的原料需求量將會更大,訂單不就更多了?”
有的人盯著眼前的小利,有的人瞄準未來的遠景,這就是大企業家與小商人的本質差別所在,也是經營成敗的秘訣所在。
四是舍棄輕鬆,贏得競爭力。台塑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但下遊企業的管理水平則相對滯後,為此,王永慶決定開辦“企管研討會”,對下遊企業的管理者們進行培訓。
王永慶親自參與“企管研討會”的規劃工作,包括講師的選擇、教材編寫、課程安排、學員甄選與編班、預算與統籌工作等。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準備,研討班於1985年正式開班授課,學員都是來自台灣各地的中小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高級主管。對學員一律免費入學,還可免費享受台塑提供的飲食。台塑為每位學員的花費約為800元新台幣,總支出為160萬元新台幣。第一期研討會舉辦成功後,又連續舉辦了10期,報名者極為踴躍,連-些著名企業的老板也報名參加。
花錢請別人來學習自己的“絕活”,豈不是自找麻煩?但王永慶認為,廠家跟下遊企業本為一體,他們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整體的競爭力就增強了,可謂一舉兩得。
假設王永慶沒有大獲成功,以上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大傻瓜。一般人可沒這麼傻,每天一門心思琢磨如何從別人手中得到,怎麼會平白無故地送好處給別人呢?大企業家的思維模式不同於常人,當大家都是聰明人的時候,他們寧願做大傻瓜,在利益的分界線上後退一步,把好處讓給對方。這正是他們的出類拔萃之處!
告訴你一條富人的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