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之死,看似死於運氣不佳,其實是死於情商不高。即使惜敗一局,隻要他穩住情緒,仍有奪冠機會。輸了比賽後,他還有太多參賽機會,但他竟然自絕於人世,在各種可能性中選擇了最壞的結果。
高情商的人總是在不利狀況下選擇最好的結果,而低情商的人常常讓情緒“滾雪球”,一直“滾”到事情壞到不能再壞為止。而管理自我情緒的要訣是及時意識到自己已被不良情緒控製,趕緊掙脫出來,使自己重獲自由。
第三,自我激勵能力
人生有順逆,順境時容易產生懈怠心理,逆境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高情商的人,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永葆活力與激情。而低情商的人,順境時洋洋得意,逆境時陷於壞情緒中,不思進取。所以,是否具備自我激勵能力,對人生事業影響極大。
如何進行自我激勵呢?伊琳·艾根在一本書中記述了一個特蕾莎修女告訴她的方法:
“一次,當我做完彌撒,和特蕾莎院長談到人世間諸多的困難挫折時,她對我說:‘其實,世上的艱難困苦又何嚐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們視其為上天恩賜的禮物,那麼人們周圍便會減少幾許悲觀,平添些許快樂……’
“不久以後,我和特蕾莎院長乘飛機去紐約。但飛機起飛前卻發現了故障,被迫停飛。當時,我感到失望和沮喪,但想起了特蕾莎院長曾說過的話,便這樣對她說道:‘院長,我們今天得到了一份禮物——我們得待在這兒等四個小時,您不能按計劃趕回修道院了。’
“特蕾莎修女聽完我的話,微笑著看了看我,然後便安然地坐下來,拿出一本書,靜靜地讀了起來。
“從那以後,每當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難與挫折時,便會用這樣的話語來表達:‘今天我們又得到了一份禮物’‘嗯,這可真是個特殊的大禮物’……而這些話竟然有著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困頓難釋的心境變得開朗,莫名的煩惱也消失不見,連微笑也會在說話間悄悄爬上人們的臉頰……”
當你把一切都當成“上天恩賜的禮物”時,壞情緒就再也影響不到你了。
第四,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
認識他人的情緒,跟認識自己的情緒一樣,也要在情緒和事實之間劃清界限,即看出對方的態度哪些屬於事實,哪些屬於情緒。
例如,一位老板發現手下一位設計師近來情緒不高,對工作顯得很不負責任。助理猜測說他可能有意跳槽,但老板說“不可能”,並將設計師請來,溫和地問:“最近你家裏有什麼事情嗎?”設計師說:“沒什麼。”在老板耐心勸導下,他終於說出,妻子跟他離婚了。老板馬上開了一張支票,歉意地說:“近來工作忙,影響了你的家庭生活。你去某個風景勝地休半個月假,調整一下心情,算是我對你的補償。”設計師非常感激,表示自己可以調整過來,不用休假。在老板堅持下,他還是去度假了。但過了不到一星期,他又趕回來了,說是想到一個好主意,想馬上著手研究。果然過不多久,他就設計出一款很棒的新產品。
這位老板顯然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看見下屬的表現,不像常人一樣,立即從品質、素養、道德等方麵,一眼就看出設計師的狀態隻是情緒作用,從而進行了恰當的處理。
第五,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
所謂“管理他人情緒”,即采取有效辦法,主動改善他人的情緒狀態,讓煩惱的人高興起來,讓難過的人開心起來,讓憤怒的人平靜下來,讓充滿敵意的人友善起來……總之,你能隨時調節他人的情緒,你就具備了左右他人的能力。
如何管理他人的情緒,佛家總結出了四種方法,非常值得借鑒:
一是“布施”,即樂於助人。
二是“愛語”,即帶著愛心、善意說話,如讚美、安慰等。
三是“同事”,即共同參與某件有意義之事。
四是“利行”,即做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的事。如果你的動機端正、行為高尚,他人自然會受到感染。
最後,告訴你一條富人提高情商的經驗:
凡事慢一拍做決定。
“品牌製勝”:做人何妨“舍近求遠”
“舍近求遠”通常是一個貶義詞,但在做人方麵,卻是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遠”是誌存高遠的遠。你想成為一個成功、傑出的人,那麼,應該誌存高遠,不被眼前的小利、小得意迷惑。古人說:“有大誌者不近小利,有大謀者不矜小功。”不是小利、小功不好,但它們可能絆住你的腳。許多人正是被絆住了,以至終身走不了多遠。
“遠”是任重道遠的遠。你想實現人生夢想,達成事業目標,就不要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一心一意向前看。
如何行“遠道”呢?有一個全球通用的方法:做出成功的個人品牌。
你想獲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拋棄憑本事打拚的觀念。成功當然不能沒有本事,但隻有本事是遠遠不夠的。《三國演義》中的呂布,本事不能說不大,打拚精神不能說不強,但他急功近利,把牌子做壞了,落了一個“三姓家奴”的外號,後麵就很難做了,誰都想損他一把,本事再大又能怎樣?反過來,劉備的本事不怎麼樣,但他不求近功,一門心思做好人,“品牌形象”很好,誰都願意幫他一把,後麵做起來就比較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