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旨!”李如鬆聽罷,滿麵凝肅,緩緩叩下頭去,沉著有力地答道。
鄭貴妃巧解《推背圖》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之夜,一輪明月宛若玉盤一般高高懸在夜空,皎潔的銀輝漫灑而下,螢光似的鋪展在禦花園的假山草卉之間閃閃爍爍。
一方典雅古樸的玉幾之上,放著八碟香噴噴的各色月餅。朱翊鈞手裏端著青花玉杯盞,眉目間露出難得的輕鬆,慢慢地呷飲著。
他的身邊,右側坐著王恭妃,左側坐著鄭貴妃。王恭妃一直視力不佳,到了夜裏更是伸手難見四尺開外,便隻是恭恭敬敬地端坐著,不敢亂言亂動。鄭貴妃卻在一旁談笑風生地為她夾餅送肴,和她顯得十分融洽。
朱翊鈞待到吃得差不多了,才放下玉杯,徐徐開口說道:“列位愛妃啊!直到今日中秋月圓之夜,朕的心緒才稍稍好了一些:朕已經請出了大明第一虎將李如鬆出任‘平倭提督’。他一出馬,東疆倭虜必是指日可破的了。”
鄭貴妃一聽,便攜著王恭妃喜色盈盈地離座施禮賀道:“陛下既已選任良將出征朝鮮,臣妾等恭祝我大明天軍旗開得勝!”
朱翊鈞聞言,臉上不禁溢出濃濃的笑意來:“列位愛妃請起!朕代數萬征倭將士在此向爾等謝過了!”
說著,他抬起頭來,望向那銀亮的明月,悠悠說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朕希望在明年的中秋佳節之際,我大明四疆之處外虜盡平,舉國上下萬民同樂,六合之內升平可睹!”
鄭貴妃再次屈膝跪下,恭婉而道:“陛下這一片寬仁博愛之心,必定能感動上天為我大明降下福祉的。”
“但願如此!”朱翊鈞深深一笑,“朕會永遠記住你的祈福的。”
鄭貴妃柳眉一動,身形一起,從衣袖中取出一本絹帛圖簿,小心翼翼地托在掌上,笑微微地說道:“陛下向天祈求今明兩年之間我大明四疆之處外虜盡平、舉國上下萬民同樂、六合之內升平可睹,其實早已是天從人願、立竿見影的了!——您且瞧一瞧這篇絹冊讖文……”
“絹冊讖文?”朱翊鈞一怔,便伸手接過那冊絹帛圖簿一看,封麵上“推背圖”三個朱紅大字赫然映入眼簾:傳說這是唐初貞觀年間欽天監正卿李淳風寫成的一部圖文並茂的預言書。此書之中,關於武曌建周、朱溫奪唐、蒙元稱霸、明祖平亂等讖文已然曆曆應驗,故而被世人奉為聖物。朱翊鈞將它拿在手中,正自沉吟之際,鄭貴妃又款款言道:“陛下,這是臣妾在今夜良辰美景之際給您送上的一份特殊‘賀禮’。請您翻開閱看此書第四十八頁‘同人’圖卦這一章的內容……”
朱翊鈞驚疑莫名地將那本《推背圖》絹冊輕輕打開,翻開了裏邊的第四十八頁“同人”圖卦一章,隻見上麵繪著一幅栩栩如生的龍蛇相鬥之圖:其中龍翔於天,蛇盤於地,一上一下,各占其勢,正在噴火交攻。它倆糾結相戰的情況可謂描繪得生動之極,幾乎呼之欲出。
圖案下邊是短短的一句象辭:“離下乾上,同上。”象辭之下,先是一首讖詞,寫道:“卯午之間,厥象維離;八牛牽動,雍雍熙熙。”後麵又附著一首頌詞:“水火既濟人民吉,手執金戈不殺賊。五十年中一將臣,青青草自田間出。”
朱翊鈞將這些圖案、讖語反複看了又看,沉吟著問鄭貴妃道:“怎麼?這一章的內容有何玄妙之處嗎?”
鄭貴妃深情地正視著他,雙目淚光隱現:“陛……陛下!您難道真沒參悟出這一章圖讖的玄機嗎?它所預言的,正是您這段時間苦心經營的平倭滅寇之役啊!……”
“什……什麼?愛妃你的意思是——此乃上天托《推背圖》一書在垂象示意於朕?”朱翊鈞大吃一驚,“你且解釋來聽一聽……”
鄭貴妃輕移蓮步,走到朱翊鈞的身旁,指著那絹帛頁麵上的龍蛇相鬥之圖,款款而言:“臣妾近來無意中得此絹冊圖書,潛心參悟多日,稍稍勘破了一些真諦。您看這幅‘龍蛇相鬥’之圖:依臣妾之愚見,其中的這條‘飛天神龍’實際上是隱喻我‘大明天朝’;那條盤踞於地的惡蟒,卻是隱喻那倭國凶寇……”
朱翊鈞並不多言,隻道:“你繼續解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