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獨立自理能力欠缺,家庭傳統教育模式亟待完善 4有一種愛叫手放開
人們隻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裏,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或馬耳他島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
——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子女,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就是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如今的不少父母,卻把這件最可怕的禮物不斷地加在孩子身上。
在中小學校的校門口總可以看到一群群父母等在校門口接孩子放學。即使到了大學,也有很多父母不惜路途遙遠來學校送孩子,每到大學新生開學的時候,大學校園裏都會人數突增,其中就有不少是送新生開學的家長。
在社會變革劇烈,各種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現代中國社會,做家長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中國孩子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已經是大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甚至如果一天不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動,父母們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有愧疚感。而這種對孩子過分的保護、過分幹涉的教育方式卻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西方家長與中國家長有著明顯的不同。在西方,大人們會給孩子提供相對獨立、寬鬆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學會主動、熱情、勇敢,敢做敢闖。如一個美國家庭中有三個上小學的孩子,他們在家中都各有自己的角色和本事:10歲的男孩周末負責幫父親割草、澆花、打掃院庭;12歲的女孩能根據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種各樣美味的點心;8歲的小女孩會編織五顏六色的茶杯墊。
因為西方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意識到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沒有誰能夠代替孩子的一生,隻有放手讓孩子學會在風雨中成長強大,學會忍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將來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
意大利教育專家蒙台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的關鍵性問題。”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的生存如此,其他各類動物也是如此。幼獸往往在還未完全長大的時候,就意識到將會離開父母,而它們必須盡快學會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獨立生存。
母羊給小羊斷奶時,絕情地棄之於不顧,一旦小羊靠近,就用角抵、拿腿踢,手段近乎殘忍。但母羊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讓小羊及早學會獨立和生存,以避免“狼愛上羊”。
老鷹把自己的巢築在懸崖峭壁上,把羽翼漸豐的小鷹推下懸崖,讓它在危險中求生。小鷹在一次又一次地跌下懸崖之後,拚命地、跌跌撞撞地飛上來。它從半空中飛上來的時候,會體會到“不依靠別人,憑自己力量前進的可貴”。鷹擊長空的壯美便是這樣形成的。
還有狐狸,母狐狸會故意“拋棄”小狐狸。為了讓孩子盡早地獨立,狐狸媽媽扔下它們就跑得無影無蹤了。而離開母親的小狐狸在經曆了生死考驗之後,終於懂得如何堅強地生存下去。
真的愛孩子,就要學會對孩子放手,做那個站在他身後的人,讓他心中時刻都有依靠,而不是依賴;讓他在風雨中變得堅強茁壯,而不是脆弱不堪。給孩子機會和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走屬於自己的路,在摸索的過程中學習,在失敗中學習接受挫折,相信我們的孩子更容易學會獨立,能夠忍受挫折帶來的痛苦,也會享受在挫折中懂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