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動影響命運 立即行動不拖延
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然而,有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在有限的生命中時間是如此寶貴,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做事常常猶豫不決、一拖再拖,稍有不順利就放下不幹了或等待明天再幹,這樣致使許多原本很重要的事情就被拖延了下來,大好的時間也被白白浪費掉。
英國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一書中對做事拖拖拉拉、浪費時間的表現有一段生動的描述:
”一位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個鍾頭,尋找眼鏡又花了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做文章一個鍾頭零一刻;然後,準備送往鄰街的郵筒時又開始考慮究竟要不要帶雨傘出門,這一考慮又用去了20分鍾。照這樣。,一個人在3分鍾裏可以辦完的事,在另一個人卻要一整天的猶豫、焦慮和操勞,最後還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憊不堪。“隻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事情,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內容之一。而提高辦事效率,則有賴於”立即行動“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以下兩點是可以參考的方法:
.克服做事拖拉的毛病每個人都有惰性,事情不急時,都愛往後拖一拖。然而,這種”以後再做“的想法,往往會使計劃落空,生活一片混亂。自責、後悔、煩躁的情緒也會隨之而來,從而影響了人們的進步,還容易由於混亂而不能發揮應有的能力,自然也就無法提高做事的效率,所以一定要運用各種方法克服自己做事拖拉的毛病。
今日事,今日畢無論你今天有多累,無論你明天的時間有多充足,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如果你想盡快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那就在每天為自己列個事情明細單,要求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拖拉的結果隻會讓你有待處理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身心越來越疲憊。
合理安排整塊與零散時間事情有先有後,不要避重就輕,先集中時間,把最重要的先完成;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繁瑣的雜務。
製定一個能勝任的工作或學習計劃製定的計劃一定要是你能勝任的,時間也要較寬鬆些,適合自己的作息習慣。這一步重要的是讓你有能力和信心堅持做成一件事,在事情成功後可以為你帶來愉悅感和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做好自我監督一天結束時,做一下自我總結,檢查一下自己的做事效率。
讓他人幫助監督你可以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別人,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可以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壓力,促使自己按步執行計劃以按時完成。
.經常思考。找到最快的解決問題方法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麵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麵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掌握了正確的做事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的高效率達成目標,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