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要寬容
在人際交往中,要能夠學會原諒他人的缺點和過失;待人接物,不能對人過於苛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別人過於苛求,往往使自己跟別人合不來,從而也就無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寬容是一種處世哲學,寬容也是人的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
社會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的,有講道理的,也有不講道理的,有懂事多的,也有懂事少的,有修養深的,也有修養淺的,“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點,我們總不能要求別人講話辦事都符合自己的標準和要求。
在麵對他人的缺點時,寬容與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總是對別人的缺點苛刻,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以惡對仇,以厭為敵”。一個能夠容忍別人缺點的人,必定是胸懷寬廣,受人尊敬,而且也是擁有輝煌人生與成就的人。
著名科學家法拉第,不但以其科學成就名揚四海,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導師。他的助手在評價法拉第時,認為他聰明絕頂,科學業績碩果累累,並且對於別人的缺點始終能夠容忍與理解。同時,還給予大量的教誨。法拉第的助手德塞先生,起初隻懂得一些基礎知識,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法拉第先生,並做了他的助手。德塞先生因為知識麵不廣,以及其他一些怪癬,經常犯一些小錯誤。他自己都說:“每一次我做錯事後,總以為法拉第先生要對我發火,但每次他都耐心地教誨,說爭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德塞做了法拉第的助手以後,就沒有再更換工作。盡管這位助手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但法拉第也沒有提出更換助手,而是對德塞大加讚賞,他說:“這個年輕人真的不錯,當初他的能力不怎麼樣,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鍛煉,現在已經是博學多才了。我想,我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人才了。”接著,法拉第先生又說:“我也有缺點,我是與德塞共勉。”
德塞對法拉第稱他為人才非常高興,更加努力學習,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一些不小的發明。而法拉第在審視自己的成績時,說:“我成功的一半,離不開我的助手德塞先生。”
我們想一想,如果法拉第先生不能容忍德塞經常犯錯誤這一缺點,德塞不可能永遠做他的助手,更不可能在科學探索上取得成績。相反的,因為德塞本人的好學,這對法拉第本人的研究工作也有不小的推動。所以,法拉第在總結成績時才那樣感慨地說了那些話。
曾經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感慨地說:“以前,社交圈比較狹窄,隻知道別人有很多缺點。現在,隨著社交圈的擴大,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後,才有知心朋友告訴我,其實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缺點。我希望別人能夠容忍我的缺點,所以我也常常容忍別人的缺點。”
每個人都有缺點,可以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假如自己的缺點不能被別人容忍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這樣,我們就能找到容忍別人的缺點的理由。
寬容是交友之道,你將因此贏得別人的尊重與友誼。相反的,隻會招致別人的厭惡。一個不能容忍別人缺點的人,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而他的人生也難以成功。要改變人生,就要贏得朋友的支持。所以,在麵對別人的缺點時,要盡量多一份容忍與理解。
那麼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培養自己寬容待人的習慣呢.批評別人之前,首先要尋找一點甚至多個自己在這一問題上做得不夠或不對的地方。沒有一個錯誤和自己全然無關,至少要盡到指導和監督的責任。
.寬容不是縱容。當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如果你表現為過度寬容,恰恰顯示了你的軟弱。給一次機會並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後果。
.寬容,也包括對自己的寬容。隻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可能對別人也寬容。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麵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才能心平氣和地工作與生活。人的煩惱一半源於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芸芸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爭強好勝達到一定限度,往往會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