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樂於助人
要想成為一個社交廣泛的自己,就要樂於幫助別人。人抬人,人幫人,做起事來才會順利,事業才會發達。聰明人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會本能地伸出援手。當他們自己遭遇困難時,也會有一個人奇跡般地出現,並且會予以“相同的報答”。
幫助了別人,同時也就是幫助了自己。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遠行的苦行僧走到了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絡繹的村民們在默默地你來我往。
苦行僧轉過一條巷道,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從巷道的深處亮過來。身旁的一位村民說:“孫瞎子過來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問身旁的村民:“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他真的是一位盲人。”村民肯定地告訴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挑起一盞燈籠豈不令人迷惘和可笑燈籠漸漸近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挑燈籠的盲人告訴他:“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
僧人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者說:“我聽說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別人照明。”
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緩緩地對僧人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
盲人說:“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為別人點亮的燈,照亮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這就是聰明人樂於助人的心得。他們總是樂於為別人點亮生命的燈,所以,他們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平安和燦爛。
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州,每年都要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一個農夫的成績相當優異,經常是首獎的獲得者。每當他得獎之後,總是毫不吝惜地將參賽得獎的種子分給街坊鄰居。有一位鄰居很詫異地問:“你能獲獎實屬不易,我們都看見你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品種改良。可為什麼還這麼慷慨地將種子分送給大家呢?你不怕我們的南瓜品種超過你的嗎?”
這位農夫回答:“我將種子分送給大家,是幫助大家,但同時也是幫助我自己!”
原來這位農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是毗鄰相連的。這位農夫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鄰居們,鄰居們就能改良自己的南瓜品種,同時也就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的過程中,將鄰近的較差品種的花粉傳給自己。相反,如果這位農夫將得獎的種子自己獨享,而鄰居們的品種無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將那些較差品種的花粉傳給這位農夫的優良品種。這位農夫勢必在防範方麵大費周折而疲於奔命,很難迅速培育出更加優良的南瓜品種。
送人一束玫瑰,留下一縷芬芳。分享和給予,常常是一種收獲。
一個極其寒冷的冬日的夜晚,一間簡陋的旅店迎來了一對上了年紀的客人。然而不幸的是,這間小旅店早就客滿了。“這已是我們尋找的第十六家旅社了,這鬼天氣,到處客滿,我們怎麼辦呢?”這對老夫妻望著店外陰冷的夜晚發愁地說。
店裏的小夥計不忍心這對老人出去受凍,便建議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就睡在我的床鋪上吧,我自己在店堂裏打個地鋪。”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付客房費,小夥計拒絕了。,臨走時,老夫妻開玩笑地說:“你經營旅店的才能真夠得上當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總經理。”
“那敢情好!起碼收入多些可以養活我的老母親。”小夥計隨口應道,哈哈一笑。
沒想到兩年後的一天,小夥計收到一封寄自紐約的來信,信中夾有一張往返紐約的雙程機票,信中邀請他去拜訪當年那對睡他床鋪的老夫妻。
小夥計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紐約,老夫妻把小夥計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彙處,指著那兒的一棟大樓說:“這是一座專門新建的五星級賓館,現在我們正式邀請你來當總經理。”
年輕的小夥計因為一次舉手之勞的助人行為,美夢成真。
不管你是一個能力多麼強的人,都不可能獨自一人闖天下。要想讓別人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幫助,也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人際關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