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GDP是經濟生理健康的指標,就業形勢就是經濟的心理健康指標。就業形勢在經濟數據中排名第二。誰有工作,誰沒工作,以及誰正在找工作,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在美國,這個經濟指標,每個月最先公布,它被稱為經濟指標中“皇冠上的明珠”。
就業形勢報告的亮點當然是失業增長率,即沒有被雇傭的社會勞動力的百分比。我們說的社會勞動力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定義是所有16歲以上受雇傭和未受雇用的人(軍隊、監獄、精神病院、療養院裏的人口除外)。
一、失業率的含義
一位CNN記者問美國總統布什:“尊敬的總統先生,您注意到這幾天的新聞了嗎?那個十九歲的金發女兵。”
布什:“她長的很漂亮,怎麼了?”
CNN記者:“她中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參軍了。”
布什:“哦,我們美國的失業率降低了。”
CNN記者:“可是……在戰爭中她失蹤了,可能已經陣亡……”
布什:“真不幸,讓我們默哀三分鍾。”
……
布什:“好吧,讓我們從最不幸的事情中看到它好的一麵,美國的失業率又要降低了……”
上述故事源自網絡,真實性無法考證,但也許是真實的。因為美國人拿總統開玩笑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且在民主選舉製國家沒有哪一位總統敢於不把降低失業率作為自己的主要政績指標。
要了解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首先就要了解失業的含義。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失業指在某個年齡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內沒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並且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判斷失業與否三個條件:
⑴一定年齡以上有工作能力;
⑵沒有工作;
⑶正在尋找工作。
它們必須同時成立,才能滿足對失業對象的定義要求。
失業率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旨在衡量閑置中的勞動產能。在美國,失業率每月第一個周五公布,在台灣,則於每月23日由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失業數據的月份變動可適當反應經濟發展。大多數資料都經過季節性調整。失業率被視為落後指標。
通過該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直以來,失業率數字被視為一個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指標,而它又是每個月最先發表的經濟數據,所以失業率指標被稱為所有經濟指標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場上最為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如何解讀該指標一般情況下,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於貨幣升值;失業率上升,便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不利於貨幣升值。若將失業率配以同期的通脹指標來分析,則可知當時經濟發展是否過熱,會否構成加息的壓力,或是否需要通過減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
另外,失業率數字的反麵是就業數字(The Employment Data),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農業就業數據。非農業就業數字為失業數字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主要統計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職位變化情形,它能反映出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當社會經濟較快時,消費自然隨之而增加,消費性以及服務性行業的職位也就增多。當非農業就業數字大幅增加時,理論上對彙率應當有利;反之則相反。因此,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傳統的經濟學家認為失業可分為四大類: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循環性失業及摩擦性失業。
二、結構性失業
兒:“阿媽,我被人‘炒魷魚’了。”
媽:“什麼?你被人‘炒’了,是不是你早上沒有跟人say good morning(說早上好)啊?”
兒:“不是啦,是我們這一行被人‘炒’了。”
媽:“啊?”
這段對話摘自《黃子華棟篤笑2003——冇炭用》。黃子華,這位睿智的香港笑星用一段簡單的對話,就描述了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香港。一個行業都被“炒魷魚”了,這個行當中的人無一可以幸免,有個專業術語稱之為“結構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指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動,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麵的不適應所引起的失業。這樣的失業會較為持久,因為原來行當的人員需要遷徙或者經過再培訓才能找到工作。打個比方,比如臨近的地區出現了更低價的勞動力,這個地區的工廠就會遷移過去,原來這個地區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人就會失業。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幾年前傳呼機風行之時,大量的人員從事相關行業。但隨著手機普及,幾乎整個傳呼機行業都從市場消失,這是技術改變的結果。對於這個有些枯燥的經濟學名詞,黃子華戲謔地說:“所以你們要多讀書,讀書多了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工作。”
結構性失業其顯著特點是職位空缺與失業並存,一方麵存在著大量失業勞動者,另一方麵一些新行業的工作崗位空缺,找不到適合的勞動者。結構性失業並不是勞動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於勞動力的供給結構不能適應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變動,是由於一段時期內勞動力難以改變的技術結構、地區結構、職業結構不能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動。
當前,我國既麵臨著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的總量失業問題,也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大城市既存在為數不少的失業人口,也出現了中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的狀況;部分被認為具有較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更是麵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壓力和窘境。
我國所出現的結構性失業現象,受諸多因素影響,既有宏觀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引發勞動力需求方麵的原因,又有勞動者個人素質、技能、就業觀念等微觀層麵勞動力供給方麵的原因;既是生產發展、技術進步引發的必然過程,又受到體製轉型的特別刺激。
三、季節性失業
一年四季不停的變換交替著,冬天又來了,街上的人少得可憐,永澤開的冷氣行顯得格外的冷清,沒有半個人上門來。
永澤的太太:“老公啊,如果再沒有生意,我們的冷氣行就要準備關門了。”
永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啊,冷氣隻有在夏天的時候需求量比較大,每每都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到了冬天,需求量就大減,店裏連半個人影都沒有。”
永澤的太太:“總得想想法子,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們連生活都有問題了。”
永澤:“不如我們在冬天賣暖氣機,夏天賣冷氣機,你覺得怎樣?”
永澤的太太:“嗯,你的點子不錯,就照你說的這樣做好了,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怕嚴冬來臨了。”
夏季一到,永澤的冷氣行,忙得不可開交,是冷氣機的旺季,而冬天一來,天氣氣溫急轉直下,冷氣機已不符顧客的需求,於是店裏時常冷冷清清的,永澤夫婦無事可做,成了失業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