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就是錢的價格,利率的變化,直接反映出市場中資金供求關係的變化。錢在不同市場,不同國家,不同的資產中,價格都是不同的。利率則是直接對現金的定價。各國央行會根據各自的經濟情況製定出基準利率,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製形成的核心。
一、利率的含義
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而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的變化;凱恩斯則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貨幣的代價”。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製,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製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量,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利率杠杆實施宏觀調控,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杠杆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合理利率的計算方法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二、利率決定理論
從借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使用資本的單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貸款人的貨幣資本而向貸款人支付的價格;從貸款人的角度來看,利率是貸款人借出貨幣資本所獲得的報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額、用P表示本金,則利率可用公式表示為:
i=I/P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裏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係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係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係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減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量,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三、利率的種類
各種利率是按不同的劃分法和角度來分類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種類利率的特征。
1.年利率、月利率與日利率
按計算利率的期限單位可劃分為:年利率、月利率與日利率。
以年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幾表示。
以月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幾表示。
以日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日利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
2.官方利率、公定利率與市場利率
按利率的決定方式可劃分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與市場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政府金融管理部門確定的利率,也稱法定利率,是相對於市場利率(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而言的。
公定利率是指一國政府通過中央銀行而確定的各種利率,有的由銀行同業公會出麵製定各會員銀行必須遵守的利率。
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係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受到資金市場上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製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幹衡,經濟學家這將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稱為“均衡利率”。
3.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按借貸期內利率是否浮動可劃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貸款利率一經選定,不再變動,無論貸款期限多長,也無論在貸款期限內銀行利率發生多大變化。
浮動利率就是利率不固定,而是根據某個事先約定的利率,每過一段時間調整一次。
4.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信用行為的期限長短可劃分為:長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長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對稱。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利率,如各種中長期債券利率、各種中長期貸款利率等,是資本市場的利率。
一般來說,一年期以內的信用行為被稱為短期信用,相應的利率即為短期利率。
5.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按利率的真實水平可劃分為: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就是在一定時點上對物價變動率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實際利率是以名義利率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真實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6.中央銀行利率、商業銀行利率與非銀行利率
按借貸主體不同劃分為:中央銀行利率,包括再貼現等;商業銀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貼現率等;非銀行利率,包括債券利率、企業利率、金融利率等。
再貼現利率,是指金融機構將所持有的已貼現票據向央行辦理再貼現所采用的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戶按照約定條件存入銀行帳戶的貨幣,一定時間內利息額同貸出金額即本金的利率.有年/月/日利率之分。
貸款利率是指按一年期限計算支付貸款利息,並在歸還貸款是一並支付利息。
貼現率又稱折扣率,是信貸使用費,是在發放該筆貸款時,預先扣除的信貸使用費。
債券利率是指債券票麵上載明的債券利息與券麵金額之比。債券利率是公司衡量債券籌資成本的基本依據,也成為投資者確定投資與否的客觀尺度。
7.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按是否具備優惠性質可劃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金融機構按一般標準發放貸款或者吸收存款所執行的利率,而優惠利率則是指低於一般標準的貸款利率和高於一般存款利率的利率。在國際借貸市場上,一般以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為衡量標準,低於該標準的可被稱之為優惠利率。
8.單利和複利
按計算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單利和複利。
單利的計算是僅在原有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的利息不再計算利息。
複利的計算是對本金及其所產生的利息一並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
四、利率對彙率的影響
利率水平對外彙彙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彙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彙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製一樣,它由外彙市場上的供求關係所決定。外彙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盜。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人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