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中的心理學策略(勵誌30本)19(1 / 2)

第四章銷售中的十條心理定律 有需求就有銷售

1956年,哈默58歲。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隻有3.4萬美元,還有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隻賣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政府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需報稅。對於想退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隻是借給了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利潤由雙方對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漲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嚐到了甜頭,開始涉足石油業。不久,哈默成了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57年7月當選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起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聘請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路上漲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大工業企業。

於是有人向哈默討教致富的秘訣,“為什麼你從製藥到製造鉛筆,從釀酒到經營藝術品,從飼養奶牛到開采石油等都能經營?”

“生意有其內在的聯係,一件連著一件,抓住機會,把握時機,努力奮鬥,你就會取得成功。”哈默同時解釋,他的成功還在於:一個人要有特別敏銳的商業嗅覺,能把握商業良機,能在不熟悉的領域內抓住關鍵問題並善於處理,所以,隻要有入的地方,就能做生意。

所以銷售是一門永遠也不會消失的職業,因為不管互聯網怎樣的發達,不管物流怎樣的發達,產品的推廣總要有銷售員,並且要想把產品介紹給客戶,也需要銷售員。而銷售員也要相信,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就有自己的準客戶。

美國有一個很大的鞋廠,但由於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如何在海外開辟市場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天,鞋廠老板找來營銷總管,指示他們派出兩批市場調查組到非洲尋找市場。去後不久,兩個市場調查組都發來傳真。甲組說:“這裏沒有穿鞋的,即使生產出鞋來,在這裏也會賣不出去,還是趕快給我們寄來返美機票打道回府!”而另一調查組乙組卻與甲組結論完全相反。乙組十分興奮地告訴老板:“這裏人人沒有鞋穿,鞋子市場很大,亟待我們去開發。請彙款5萬元,我們在這裏籌建工廠,設計適合當地土著人穿的鞋。”

老板對兩個截然相反的調查結論作了比較,深信乙組是對的。於是作出在非洲建廠的決策,結果這個鞋廠在非洲的營業額大幅增長。

這個案例都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存在銷售的潛力,就看你能不能發現市場。讓不穿鞋的非洲人穿上了鞋,這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銷售卻成功了,所以,銷售員一定要堅信,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也就能做銷售。

但是哈默定律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用得上的,它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從實際出發。盡管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那麼也就會有銷售,但是這也得從實際出發,具有可行性才行。就像把梳子賣給和尚一樣,盡管和尚自己不用梳子,對梳子沒有需求,那麼就從與和尚有關聯的香客身上人手,把這種需求轉移到香客身上去,所以這樣的銷售也是能成功的。

第二,必須要有銷售的眼光。沒有銷售眼光的銷售員,就算他麵前盡是銷售機會,他也不能獲得成功,因為他發現不了這些機會。

【銷售心理學】

哈默定律認為,天下沒什麼壞買賣,隻有蹩腳的買賣人。隻要有人在的地方,就能做生意。

要有百折不撓的心理

眾所周知,愛迪生是電燈的發明者,也許我們隻知道愛迪生最後發明了電燈,但是在他發明電燈以前,他經過了幾千次的實驗,在這幾千次的實驗中,他都沒有發現鎢絲能作為燈泡的燃絲。也就意味著,這幾千次的實驗對於愛迪生來說,是幾千次的失敗。

這麼多次的失敗,對於任何一個常人來說,都會放棄,但是愛迪生沒有,他堅持了下來,正是由於這幾千次的實驗,使得愛迪生排除了1000種物質,最後找到了鎢絲。所以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