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商業博弈,人脈是製勝的克敵利器(2 / 3)

過多的意見和建議並不能代表你的思維活躍,尤其是當你用相同程度的情感去表達你的種種觀點時,往往會給人留下搖擺不定的印象,而這種觀念上的搖擺不定,往往會讓你失去別人的信賴。

英國心理學家薩蓋提出的著名的“手表效應”定律,就是說當一個人隻戴一隻手表時,他的思維能確定地說出現在的時間,如果他戴了兩隻或者三隻快慢不一的表後,就無法肯定地說出現在的具體時間,因為他無法確定哪塊手表與事實更為接近,更為準確。如同手表效應一樣,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應當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辦事原則,經常變化的人,不能給人安全的感覺。人們都是在對一個人有了基本的判斷之後,才決定如何與他交往的。如果你不能讓別人對你有個基本的判斷,或者給人的感覺是經常變換自己的行事準則,人們就會對你失去信任,把你列為不可信的人。就像法律這種比較嚴肅的標準,不能朝令夕改,如果總是變化的話,人們也就不能夠遵循它了。

服務於英國警界已30多年的尼格爾·柏加最近於國際退役警員協會在日內瓦舉行的周年大會上,榮獲“世界最誠實警察”的美譽。

尼格爾·柏加現年54歲,未婚。有一次,他到英格蘭風景如畫的湖泊區度假,發現自己在時速30公裏區域內以時速33公裏駕駛之後,給自己開了一張違例駕駛傳票。他回憶道:“由於當時見不到其他警員在場,無人抄牌,而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把車停在路旁,走下車來,寫一張傳票給自己。”

駛抵市區後,他立刻把這件事報告交通局。主管違例駕車案件的法官起初大感意外,繼而大受感動,他說:“我當了多年法官,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案件。”結果,他判罰尼格爾25鎊。

有原則的人在工作中往往令人尊敬,人們更喜歡與這樣的人打交道。雖然很可能大家在飯桌上交酒肉朋友的時候,喜歡那些油嘴滑舌之徒,但是一旦處理與利益相關的事情的時候,更喜歡那些有原則、有責任感的人,這樣才能保證事情的順利解決和完成。因此要想成為別人事業上的人脈資源的話,做人一定要有原則。

在人們交流意見的時候,都喜歡聽到有準確分析和確定結論的回答。比如說,當你身邊的客戶向你谘詢投資意見,如果你隻是不斷地提供信息、分析,給不出最後的客觀意見,那麼客戶便會逐漸疏遠你。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不僅要具備搜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能根據所搜集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斷。隻有給客戶一個明確的態度,他才會更加信任你。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做人一定要有原則。像鍾擺一樣沒有明確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信任,導致你不能成為別人的核心人脈資源,從而失去了成功的先機。

知遇之恩,幫你收獲最強人脈

低買高拋是買股票的常用手段,而在人脈上也要這樣處理,也隻有這樣得來的人脈才可能是最可靠,最有分量的。原因很簡單,你想直接收買一個比你更有錢、權力更大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對你無求,你的那些分量根本不入他的法眼。所以,要想擁有最強人脈的最好的法子是扶持虎落平陽、鳳凰落魄時的人才。在一個人未成大器時,給予他幫助,在未來他將會因為知遇之恩,而給予你“一飯千金”的回報。

曆史上有一位政治投機、回報最大的商人呂不韋。他經商賺了些錢,在當地是赫赫有名的“陽翟大賈”,但他卻不滿足,私下與父商謀,種地獲利不過十倍,經商獲利可得百倍,投機政治成功將獲利無數。當時他經商到邯鄲,了解到秦昭王孫異人在趙國做人質,他認為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決定利用“奇貨可居”作一次政治投資。

異人是昭王太子柱的兒子,眾兄弟排行居中,其母夏姬又不受寵幸,故派到趙國做人質時,根本不受重視,趙人受秦害久對他也不以客禮相待,處境艱難。呂不韋在他政治前途渺茫時,幫他分析國內形勢並許諾要幫他回國繼承王位。異人感激涕零,表示如果他日即位,願與呂不韋共享秦國。

呂不韋用金錢鋪路,買通了當時最受昭王寵幸卻無子嗣的華陽夫人的親戚,收異人為親子,因此異人由趙國回到秦國,日後登上王位,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為報答呂不韋,就任他為相,封為文信侯,初食藍田12縣,後改食洛陽10萬戶。

從天上掉到地下,在這種際遇地位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往往對人情世故看得最為透徹。因此,對待落魄者的態度不僅是對一個人交際品質的考驗,而且也是建立真正友誼的契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命運風水輪流轉,不要做趨炎附勢的小人,也許有一天落難之人就會重見天日,而你如果當初對其極盡奚落就會自食其果。

西漢時,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有一次,由於受到某件事的牽連,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後的判決下來。在監獄裏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對他非常不禮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分,就告訴田甲說:“你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暫時熄了火的灰燼,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田甲得意地說:“如果會的話,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可是,過了不久,安國無罪釋放,而且還當上了大官,這時,田甲隻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

人在江湖,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落難能人,就應及時接納、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告,勉勵其改過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其適當的協助,甚至施與物質上的救濟。世事滄桑,實難預料,古往今來有的是由盛轉衰的落難能人、暫時背運的英雄,有朝一日風雲際會便成龍。

某大型船廠的副總,因為揭露企業的經濟問題而被董事長羅列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停職審查達一年多。在此期間,先前趨炎附勢、笑臉相迎的各類中下層管理人員一個個都躲避他,生怕沾上他的晦氣。隻有二車間副主任大劉,常拎一瓶二鍋頭去看望他,陪他喝酒聊天,為副總的遭遇鳴不平,這令副總極為感動。

一年後,董事長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副總官複原職。頓時門庭若市,廠裏各級管理人員紛紛拎著大包小包來祝賀,唯獨大劉仍是拎一瓶二鍋頭。但這瓶二鍋頭,卻隻有副總能掂出分量。

副總官複原職後不久升任董事長。幾個月後,默默無聞的大劉連連晉升,成為負責生產的副總。

從個人人生的角度來看,人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背運是難免的。這時候如何施以幫助,對於落魄者來說,這種考驗是能看出人心的真偽的,而這時結成的友誼也是最有價值、最令人珍視的。

其實,英雄落難、能人潦倒,這都是極常見的事。但我們要牢記:能人誌士終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疏遠落魄的能人,更不要落井下石。我們要想獲得巨大的利益,就應該懂得現在就開始進行人脈的投資,從一定程度上講,落難能人也是助你在商場、職場上長袖善舞的人脈支柱。

學會傾聽,建立暢通空間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一不留神可能就會得罪別人。很可能這種誤會是我們所沒有覺察的,但有一些很鮮明的特征,當你周圍的某人對你表示沉默的時候,意味著你已經麵臨著人際關係上的一種危機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小心應付,用一些辦法來讓別人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掉那些誤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間。

誤解大多始於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句笑話,一個臉色,一篇文章,一封書信,一道傳聞,一件用具什麼的,都可以成為產生誤會的媒體。在某大學的宿舍裏,有個同學反映自己寢室的一位同學,在室友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總喜歡大吵大叫,甚至強詞奪理地非要別人讚同她的觀點,她才肯罷休。結果,寢室裏所有的人都不願意在該同學在寢室的時候討論問題,也不願意和該同學講話。

這個例子非常生動、常見,好多時候集體對一個人沉默可能背後就有著一些不滿的意味。在生活中,人們為了表示親和、增長見識,經常要與別人交流,交換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但有一些人,卻過於自負無法聽取別人的聲音,從而將溝通變成了單方的輸出,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無論對錯都會使人感到不滿,人際關係陷入了僵局。

我們說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的權利,無論別人的想法你是否認同,言論幼稚還是存在明顯的錯誤,別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思想。正如先哲伏爾泰所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們經常看到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他們總是希望成為話題的焦點,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當其他人表達時,總是遭到他們的斥責,並以淩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威態度,脅迫別人與自己達成一致。這樣會令別人的自尊心感到受挫,最終隻好離你遠遠的,或者再不對你的見解有所反饋。

在職場中,上級和領導者越是威嚴,這種現象就越是嚴重。一個上級如果不懂得尊重下屬的意見,沒有其他聲音的會議就形成了一言堂,溝通渠道受阻往往是造成大事故的隱患,而作為領導也因為壓製民聲而漸漸失道寡助。

尊重別人是社交基本的禮貌,也是你的意見受到關注的前提。生活的經曆告訴我們,在交流過程中如果濫用強迫手段,隻會打斷交流渠道。如果在你真誠地用心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有人蠻橫地把你的話打斷,想必你也不是很舒服吧。所以,在交流過程中應該用心去感受,體察對方的感覺,可以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使交流變得輕鬆順暢。

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善於傾聽,才是成功人士最基本的素質。所以,要善於讓他人發表意見,盡量平等地實現與他人良好的溝通。其實,讓別人發表意見並非難事,你隻須做到“傾聽”就可以了。

曾經有個小國派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件小事都弄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雖然三個金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但是第三個金人卻因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價值最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學會傾聽是十分重要的。不重視、不善於傾聽就是不重視、不善於交流。交流的關鍵就是用心傾聽對方的談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情緒見解,在這方麵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即使在觀點相衝突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地否定別人意見的合理性,而是要反思自己是否帶有主觀成見、先入為主的思考傾向。人總是有表現自己的欲望,所以不要忘記給對方一個表現自己的平台。

傾聽是一門交流藝術,掌握了這門藝術,可以為我們的人際交往加分。而強迫手段的後果是對方隻能選擇沉默,但是當他選擇這樣做的時候,就注定了你們的交流已經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想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目的就很難達到了。

“滾雪球”式的人脈擴展術

人脈之無敵在中國商業社會可謂是“關係在手,啥也不愁”,一旦遇到棘手的事,立即想到某層關係中的某個人,就可以擺平。可以說中國是個“關係學”最能吃得開的社會,中國的商人早就在打造自己的人脈了,他們善於結交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人,可以說沒有人脈的商人是不存在的。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結識社會名流的經驗是,在每次出差的時候,都選擇飛機的頭等艙。一個封閉的空間,不會有其他雜事或電話幹擾,可以好好地聊上一陣,而且搭乘頭等艙的都是一流人士,隻要你願意,大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他們。他通常都會主動地問對方:“可以跟您聊天嗎?”由於在飛機上確實也沒事可做,所以對方通常都不會拒絕。因此,他在飛機上認識了不少頂尖人物。機遇喜歡光顧有準備的人,你隻要仔細觀察,用心分析,就能找到助你成功的人。天上不會掉餡餅,貴人也不會主動找上門來。

與名流人物交往,使自己成為一流人物。對很多人來說,現實的社會級別觀念且不論,首先心理上的等級障礙就難以突破。因此,如果你立誌在商界幹出名堂,首先就要想辦法接近商界名流,與其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信賴關係。

在人脈擴展中是有技術可循的,其中結交那些有圈子的朋友是最便利的。隻要結交這樣一個帶有自己圈子的朋友,便等於同時交到了一個圈子的朋友,如此滾雪球式的發展,打造人脈的速度是極其驚人的。

其實“滾雪球”式的人脈擴展方式你可能曾經運用過。假如你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會場上基本都是他的朋友,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到場的人中很多都是你不認識的,有的你根本就未曾謀麵,這些都是有待你開發的人脈資源,通過朋友這層關係,你便能很輕鬆地認識他的朋友。

京城“火花大王”呂某以前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有一天,他在雜誌上看到了一篇報道,利用火柴商標引發學生們的寫作靈感和學習的興趣,他心裏不禁一動,決定收集火花。可是火花從哪兒來呢?他想到了寫信,寫了二百多封信到多家火柴廠。幾天後,他竟然就擁有了幾百套精致的火花。

從此,他便決定以“花”作為一種愛好。無獨有偶,他結識了一個同樣愛“花”者,這位花友一下送給他幾十套火花,還將他認識的花友介紹給呂某。由此,呂某竟然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友。他與眾位花友互相交換,彼此交流,偶爾親自登門拜訪。

他還不斷補充自己在火花方麵的知識,並且在一些專門的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火花方麵的文章,成為這方麵的特約撰稿人。知道他的人越來越多,居然一下成名了。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國際火花收藏界的一致認可,國際火花收藏組織還將他納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