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當然是狐假虎威,仗著左宗棠這個後台,逼著總督給他升了官。黃蘭階實在是精通人脈之術的高手,動用這種利害關係,讓總督由冷屁股變成了熱臉,追著他給他抬轎子,左宗棠也料想不到黃蘭階這一招以假亂真。
有很多人認識了一些蹭宴席的酒肉朋友便以為得友,這是一種很大的誤區,因為這樣的人緣並不可靠。有一天,真正發生重大事情時,你會驚覺相交滿天下,相知無一人。原本稱兄道弟的朋友,一下子全不見了,剩下的隻有自己。但是,也不要因此而把所有人都關在門外,當別人錦上添花時也要笑納。事實上,一個人的事業想快速成功,也是需要錦上添花的人,也隻有抬轎子的人多了事業才可以更加成功。
有一位很成功的商人在回憶自己的奮鬥史時,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創業之初的艱難時期,為了一筆數額十萬元的資金周轉,嚐盡了人情的冷暖。最後還是自己的母親賣了房子才渡過難關。不過,等到他事業進入到平穩期時,他賺錢的速度簡直就像是印鈔票,老天把欠他幾輩子的錢都一起還給了他。
而這時,當初在最困難時期拒絕借錢給他的朋友們,後來都排著隊要求投資。他並沒有因為記恨而拒絕,反而認為市場的餅是越做越大的,有錢要大家賺,大家才會讓你賺更多錢。這位商人,現在已成為當地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
這個例子真是道盡了辛酸,但我們從這位商人的處世之道中,得出了一個千金不換的經驗。那就是事業發展的道路上要找到關鍵時刻“雪中送炭”的貴人;另一個是當你有實力的時候,不要拒絕錦上添花的人。大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人脈的海洋是水漲船高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背棄過你而排斥他,沒有人脈你很可能又會陷入困境,學會與狼共舞是每個人脈達人的必修課。
勞心者智,巧妙煽動別人的情緒
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說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人脈管理中,一個人要想在人群中卓然出眾,便要學會煽動別人的情緒。而通過煽動別人的情緒,激勵他們的士氣,你也會因眾望所歸而被推舉到一個至高的位置上去。
凡是古之成大事者,無一不善於煽動別人的情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便是一個特別會煽動別人情緒的演講家,人們甚至不敢讓他與觀眾見麵,因為他的口才著實了得,可以頃刻間讓別人為之瘋狂。他在獄中所寫的《我的奮鬥》被當時的納粹青年們奉為至寶。電視劇《亮劍》中的英雄李雲龍,便是一個特別有煽動力的人,既有中國軍人鐵血的一麵,又有農民狡猾狹隘的一麵。無論是八路軍的隊伍還是國民黨的軍隊,他都對自己的屬下極為愛護、偏袒,因而得到了屬下的忠心。
查爾斯·史考伯屬下的一名工廠經理來找他求助,因為他的員工工作效率很低,而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無論自己說好說壞都無法完成任務。
正當日晚班交替之時,史考伯走進車間去考察。他問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今天你們這一班生產了幾部暖氣機?”那個工人回答:“6部。”史考伯默默地在地板上用粉筆寫下一個大大的阿拉伯數字“6”,隨後走了。
當夜班工人進來時,看見了那個“6”字,他們就問這是什麼意思。那位日班工人回答:“今天老板來過,他問我們班一天的產量,我們說6部。他就在地板上寫了這個‘6’。”
當史考伯第二天早上又來到工廠車間時,發現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換成了一個大大的“7”字。
等日班工人來上班時,也看到了那個大大的“7”字。他們認為,這是夜班工人在向他們示威,於是他們決定還以顏色。他們非常努力地幹活,下班時,他們留下了個大大的“10”字。
就這樣,這家落後工廠的產量很快地上升,生產得比其他的工廠還要多。
能夠巧妙地煽動別人的情緒是對人脈的另一大挑戰。過去我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這些還不夠,真正能打動人的不僅需要“金錢激勵”更需要“人性激勵”。給予別人競爭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勝過別人的機會,這是激勵人的精神的一個非常管用的辦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秦末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陳勝、吳廣最為典型,此兩人也不過是農民,為何能有著如此大的號召力呢?因為他們善於煽動大家的情緒。先是在魚肚子裏藏進小紙條“陳勝王”,引起大家私下的議論;接著又故意惹怒監工,激起大家平素的積怨;殺掉監工後以遲去是死,不去也是死為何不造反的理由,並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將農民革命的星星之火煽動起來了。
一方麵要激勵他人的情緒,另一方麵還要與他人共享成果,那樣,別人才能心甘情願地跟隨在你的身旁,時刻忠心地為你效勞。古代有位名將叫馮異,從不自我誇耀,出行的時候與別的將軍對麵相逢,就帶開馬車讓路。他帶領的部隊行止進退都有標誌性的旗幟,號令分明,在各部隊中號稱整齊。每當宿營時,將領們坐在一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常常一個人躲在樹下休息,部隊裏送他個美稱“大樹將軍”。眾望所歸,下級都願意在他的麾下,漢光武帝劉秀也很器重他。
作為一個人脈高手,必須要學會充分調動別人的積極性,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為你的事業而奮鬥。激勵別人的進取欲望,才能取得你事業的成功。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因此互幫互助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有句俗話叫“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聯係,誰也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而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其實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為我們自己作人脈儲備,以便在自己遇到同樣困境的時候,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中國清末大商人胡雪岩生平往來人脈充沛,其中影響他成功的有兩個關鍵性人物,一個是杭州知府王有齡,另一個是名臣左宗棠。
胡雪岩與王有齡交往之初,正值其落魄之時。當時還是錢莊夥計的胡雪岩,冒著被炒魷魚的危險,慷慨贈予剛收到的500兩銀子,供王有齡打通關節做官。結果東窗事發,胡雪岩被開除,淪落到青樓當龜公。
王有齡在得到胡雪岩的500兩銀子相助後,飛黃騰達,又得到舊日同窗何桂清的幫助,順利當上了浙江海運局坐辦,專門主管海上運糧的事。這在清末是一份很有油水的官職,當初幫了他大忙的胡雪岩自然借其力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助胡雪岩事業更上一層樓的大人物左宗棠,與胡雪岩結識時也遇到了一件困難事,那就是攻打杭州缺糧餉。胡雪岩也是仗義出資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此與左宗棠結為知己,成為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之所以能夠成功,與他平時為人仗義,能夠在他人困難之時伸出援手有莫大的關係。我們經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要得到朋友的幫助,首先需要幫助別人,要對別人實實在在地付出。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獲得了別人的認同和感激。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幫助過的人也會站出來扶你一把,從這個意義上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已故的維也納心理學家愛佛瑞·艾德納,在其作品《人生真義》一書中曾說:“隻有不懂得關懷別人的人,其生活才會麵臨真正的痛苦,甚至傷及他人。世界之所以充滿失敗,正是由這些人所造成的。”在人際網絡中,個人隻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節點,隻有聯合起來才能產生巨大的效應,就像折斷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十根筷子捆在一起想折斷就非常困難了,這正是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結果。因此,每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就必須處在一個團隊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環顧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隻知道一味要求別人的關懷與幫助,卻不知感恩回報他人,可想而知這些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待。付出與回報往往是公平的,可能說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你不去主動關懷別人也不回饋別人的幫助,自然慢慢就被人打入人脈的冷宮。
有一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的故事。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正當班長準備臥倒的時候,突然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在那兒愣愣地站著,好像在思考什麼,根本沒聽到敵機的轟鳴聲。班長顧不得多想,一下子撲了過去,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身下。一聲巨響過後,班長不經意地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這種因為善心而幫助別人卻幫助了自己的故事,還有很多,相信冥冥之中自有神明庇佑這樣的好人。早在耶穌基督誕生前100年,就曾有一名羅馬詩人說過:“隻有付出我們的關懷,別人才有可能反過來關懷我們。”
設法對別人付出關懷是一種類似於人脈儲蓄的行為,因此一些深諳此道理的人總是非常有心地主動去給別人以感動。例如,想辦法查出好友的生日,記到筆記本上,等到時間就寄上賀卡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很多人都會因這麼一件小事而感動不已,甚至將對方視為知己。
為了讓我們的人脈更為廣闊,每個人都要學會主動幫助別人,經常關注別人,尤其是對方遇到困難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每一次付出都將得到回報。相信水滴石穿,等到有一天可能是你事業最關鍵的時期,將得到最美麗的回報。
經營人脈,勿以善小而不為
錢是一分一分地累積起來的,人是一步步爬上來的,一步登天的人從來都沒有。經營人脈也是如此,要一點一滴地積累,像涓流彙成大江大海一樣,有意識地慢慢與周圍人達成良好的關係,也許有一天你突然就發現自己能夠應用人脈處理好多具體甚至有難度的事情,這時你可能不經意間已經把人脈積累到了一個高度。
《伊索寓言》裏有一個老鼠報答獅子的故事。一頭獅子正在睡覺,一隻老鼠在它臉上跑過,把它從睡夢中弄醒,獅子大發雷霆,跳起來抓住老鼠,欲置它於死地。老鼠哀求道:“隻要你肯饒我一命,我將來一定報答你的大恩。”獅子大笑一陣,放了老鼠。說來也巧,後來獅子被幾個獵人捉住,用粗繩捆在地上。老鼠聽到獅子的吼叫聲,就來用牙咬斷繩子,讓獅子恢複了自由。老鼠高興地說:“你當初笑話我想幫你的忙,現在你知道了,就是老鼠,也可能讓獅子受益的。”
有些人就像故事中的小老鼠一樣,雖然沒有非常顯赫的地位,但也有雞鳴狗盜般的本領,在關鍵時候能幫上你的忙。因此我們應該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去跟他們搞好關係,說不好哪一天他們就將成為我們事業的助力。
一位房地產銷售業績持續飄紅的人物,她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忽視身邊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小人物。而她居然能把自己的人脈做到新樓盤看門人那裏,因此,每當有人就近詢問看門人是否還有空房子要賣時,他便直接告訴那人要買房到十樓找她。這樣無形中,她就多了許多買房的客源。
人不可貌相,我們交人時也切記要善待身邊所有的人。人的很多看法,都是經曆血的教訓後改變的。其實很多人看起來與你關係不大,甚至毫無用處,但也許就對你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次汽車展銷會上,進來一位衣著樸素的老者,穿著一雙膠底鞋徑直向最貴的轎車展台走去,所有人都沒有看得起這位老人,愛搭不理的。這時有一位銷售員很熱情地向他介紹了這款車,不想這位老者當時就拿出現金買下了這款售價百萬的車。
可見,做一件小事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經營人脈要從小處做起。當人還不成熟的時候以為能人都是些頂天立地、頭頂祥瑞的人物,但等到長大以後,見識到世界之複雜多變,才會慢慢懂得時勢造英雄,日常很平凡的人在關鍵時刻也可能成為英雄。
一個英國青年和一個猶太青年一同尋找工作。一天,他們同時看到有一枚硬幣躺在地上,英國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過去,猶太青年卻激動地將它撿了起來。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英國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猶太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兩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猶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國青年還在尋找工作。
這個故事裏的猶太青年,總是能夠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他明白個人能力與公司大小無關,因此他從不嫌棄自己的東家是大還是小,終於兩年後自己成為了老板。而那個英國青年總懷著一種不可低就的清高,麵對工作稍不如意便拔腿離開,以這種態度處世,始終無法完成進入社會的第一步,更何談未來的更好的工作機會。
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個做大事業的人,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不想從點滴做起,總是想著平步青雲,這種做法顯然是一枕黃粱。因為如果你沒有些微的成就,沒有一個老板會憑空給你一個機會試煉你的能力的,你的結局隻能是自己收拾殘局,再老老實實地從頭來過。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隻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陳蕃有著“掃天下”的誌向自然不錯,但是他沒有意識到先修身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的順序問題。連掃一屋都不能做或者做不好,更別奢談去掃天下之塵埃了。
大多數人都是資質平平之輩,遠不是胸懷錦繡的大才子,而像直鉤垂釣的薑太公或者隱居躬耕的臥龍,他們在未出世之前也從不鄙視勞動生產。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還是要從小事做起,人脈也要從小處積累起來,循序漸進,終有一天會達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