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劸?硐?(2 / 3)

爾時,須跋陀羅既聞如來說八聖道,心生歡喜,舉身毛豎,渴仰欲聞八聖道義,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為我分別八聖道義。”於是世尊即便為其分別廣說,須跋陀羅既聞佛說八聖道義,心意開朗,豁然大悟,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即白佛言:“我今欲於佛法出家。”於是世尊即便喚之:“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世尊又為廣說四諦,即獲漏盡,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我於道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初說法度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今日在於娑羅林中臨般涅槃,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諸天及人,無複更應聞我說法而得度者。若有善根應得解脫,當來皆是我之弟子,展轉相教。阿難,須跋陀羅,雖是外道,而其善根應成熟時,唯有如來能分別知。我般涅槃後,若有外道欲於我法求出家者,汝等不應便聽許之。先令四月誦習經典,觀其意性為虛為實。若見其行質直柔軟,於我法中實有深樂,然後方可聽其出家。阿難,所以然者?汝等小智,不能分別眾生之根,是故令汝先觀之耳。”

爾時,須跋陀羅而白佛言:“我於向者,欲求出家,世尊若令先於佛法四十年中讚誦經典,然後聽我而出家者,我亦能爾,豈況四月!”

爾時,世尊即告之言:“如是,如是,須跋陀羅。我觀汝意,於我法中殷勤渴仰,今作此言,非為虛設。”

爾時,須跋陀羅前白佛言:“我不今忍見天人尊入般涅槃,我於今日欲先世尊入般涅槃。”佛言:“善哉!”時須跋陀羅即於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槃。

爾時,如來告阿難言:“汝勿見我入般涅槃便謂正法於此永絕。何以故?我昔為諸比丘,製戒波羅提木叉,及餘所說種種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師,如我在世,無有異也。阿難,我般涅槃後,諸比丘等,各依次第,大小相敬,不得呼姓,皆喚名字,互相伺察,無令眾中有犯大戒,不應窺求覓他細過。車匿比丘,應與重罰。”

阿難問佛:“與何重罰?”

佛言:“阿難,與重罰者,一切比丘勿與共語。”於是阿難如教奉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今者若有疑難,恣意請問,莫我滅後生悔恨言:‘如來近在娑羅林中,我於爾時不往谘決,致令今日情有所滯。’我今雖複身體有疾,猶堪為汝等解釋疑惑。若欲於我般涅槃後奉持正法利益天人,今宜速來決所疑也。”世尊乃至如是三告,諸比丘等默然無有求決疑者。

爾時,阿難即白佛言:“奇哉!世尊,如是三誨,而此眾中無有疑者。”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今此眾中,五百比丘未得道者,我般涅槃後,未來世中,當得盡漏。汝亦當在此中數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若見我身口意脫相犯觸,汝當語我。”

時諸比丘聞佛此語,流淚懊惱而白佛言:“如來豈當有身口意微細過耶?”

於是如來即便說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複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我般涅槃,其時已至。”時諸比丘及餘天人,聞佛此誨,悲號涕泣,悶絕躃地。如來即便普告之言:“汝等不應生此悲惱,諸行性相,皆悉如是。”於是,如來即入初禪,出於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出第四禪入於空處,出於空處入於識處,出於識處入無所有處,出無所有處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出於非想非非想處入滅盡定。

爾時,阿難既見如來湛然不言,身體肢節不複動搖,即便流淚而作是言:“世尊今已入般涅槃。”爾時阿[少/兔]樓馱語阿難言:“如來即時未般涅槃。所以湛然身不動者?正是入於滅盡定耳。”

爾時,世尊出滅盡定,更還入於非想非非想處,乃至次第入於初禪,複出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即於此地入般涅槃。爾時,阿[少/兔]樓馱語阿難言:“世尊已於第四禪地入般涅槃。”

於是阿難及四部眾,聞阿[少/兔]樓馱作此言已,悲號嗚咽,悶絕躃地。其中或有舉手拍頭捶胸大叫,共相謂言:“世間眼滅,一何速哉!一切眾生,從今已去,誰為導者?人天方減,惡道日增。”時虛空中天龍八部,涕泣滂沱猶如驟雨,互相謂言:“我等從今誰為歸依?猶若嬰兒失於慈母,三惡道徑日就開闊,解脫之門方巨重關,一切眾生沉淪苦海,亦如病人遠於良醫,又似盲者失所牽導。我等既去無上法王,煩惱之賊日見侵逼。”唱此言已,悶絕懊惱不能自禁。時鳩屍那城諸力士眾,皆悉勇健,猶如香象,既見如來入般涅槃,神情憔悴,如病新起。當於爾時,大地震動,天鼓自鳴,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須彌山王自然傾搖,狂風奮發,林木摧折簫索枯悴,駭異於常。

爾時,大梵天王即說偈言:

“過去與未來,及以今現在,

無有諸眾生,不歸無常者。

如來天人尊,金剛身堅固,

猶不免無常,而況於餘人?

一切諸眾生,愛惜保其身,

薰餘以香華,不知當毀滅。

如來金色身,相好以莊嚴,

會亦皆棄舍,應入般涅槃。

永斷諸煩惱,成一切種智,

猶尚不得免,況餘結累者?”

爾時,天帝釋即說偈言:

“一切諸行性,實是生滅法,

兩足最勝尊,亦複歸於盡。

三毒熾然火,恒燒諸眾生,

無有大悲雲,誰能雨令滅?”

爾時,阿[少/兔]樓馱即說偈言:

“如來於今日,諸根不搖動,

心意會諸法,而棄於此身。

恬然絕思慮,亦複無諸受,

如燈盡光滅,如來滅亦然。”

爾時,阿難即說偈言:

“大地忽震動,狂風四激起,

海水波翻倒,須彌寶山搖,

天人心悲痛,泣淚猶如雨,

皆悉大恐怖,如被非人執,

由佛般涅槃,故有如此事。”

爾時,眾中有未得道比丘人天,既見如來已般涅槃,心生懊惱,宛轉於地;已得道者,深歎世間無常之苦,悲號啼泣不能自勝。是時,阿[少/兔]樓馱語諸比丘及以天人:“汝等不應生大憂惱。如來前已為汝等說,諸行性相,法皆如是,雲何猶故而悲泣耶?”

爾時,阿難即便普語四遠來眾:“如來今已入般涅槃。”

爾時,眾人聞阿難言,悲號啼泣悶絕懊惱,而以微聲語阿難言:“今此人眾極為闐塞,三十二喻闍那皆悉充滿。唯願尊者,各令我等次第得前親見如來,最後瞻仰禮拜供養。如來出世難可值遇,如優曇缽華時時乃現。今者親在此般涅槃,願必哀湣,令我得見。”

爾時,阿難聞眾人言,心自思惟:“如來出世,極為難值,最後供養亦複甚難。我今當令誰在於先供養佛者?今者宜使諸比丘尼及優婆夷,得在前來供養佛身。所以然者?斯等女弱,昔來之時,不必得到如來之所,以是因緣故宜在先。”作此念已,即便普唱諸比丘尼及優婆夷,皆聽前於如來身所。諸比丘尼及與無量優婆夷等,俱到佛所,既見如來已般涅槃,啼泣懊惱,圍繞禮拜,種種供養。

爾時,有一貧窮優婆夷,年一百歲,見諸婆羅門,並及刹利、長者、居士、力士妻女長幼大小,以妙香華種種供養,自傷貧乏獨絕此願,心自思惟:“如來出世極為難值,最後供養複為甚難,而今窮罄無以自表。”作此念已,倍增悲慟,臨佛足上心大懊惱,涕泣流連汙如來足:“願我將來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諸比丘尼及優婆夷,供養畢已,即還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