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濕熱傷身有警示,讀懂你身體的求救信號1(2 / 2)

在這個患者的病症中,她的大便狀況黏滯不爽,不成形,形似溏泥,但非便泄,這是濕熱體質或濕熱病患者非常特殊的現象。《難經》中說:“濕盛成五泄。”在《臨證指南醫雜·泄瀉》篇也說:“泄瀉,注下也……飧濡之完穀不化,濕兼風也;溏泄之腸垢汙積,濕兼熱也;鶩溏之澄清溺白,濕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軟北,濕自勝也,滑泄之久下,不能禁錮,濕勝氣脫也。”均說明不論何種泄瀉,皆與濕有關,並且從大便的性狀和時間長短來說,濕熱大便有其特殊的地方,既不同於“濕風便”的完穀不化,也不同於“濕寒便”的澄清溺白,也不同於濕盛的久瀉……而隻是黏滯不暢,排泄物粘盆。所以若想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有濕熱,觀察大便,出現排泄不暢、沾盆、惡臭,且次數不多,不如腹瀉和溏泄的次數多,並伴有濕熱症的其他一些特殊體征時,就可以很容易斷定。

另外,濕熱體質者的小便多黃或溲臭、短澀,所以當你有大便黏滯不爽,或欲便不得,臨廁空蹲,且有小便黃、短澀、有溲臭時即可判斷自己身體有濕熱,此時去找中醫師,多數能確定。

刷牙看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質、舌苔的表現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的狀況。每天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鍾,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濕熱交蒸則舌黃”可作為濕熱襲身的重要標誌。

濕熱症狀很多,臨床表現比較複雜,不同濕熱症有不同的表現。但是舌診作為一種診病方式,在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熱時,能提供一些依據。下麵我就用列表的方法把身體常見濕熱症表現的症狀表現出來。

一般身體出現濕熱時,舌頭的表現多為苔膩或厚膩,白膩,或黃厚膩等。須從中醫辨證的角度,從濕熱論治,方可消除這些症狀,不過這需要中醫師的治療,但是作為一個自診手段,舌診無疑是提早發現身體是否有濕熱的重要自查手段。針對上麵的列表,結合身體其他症狀,可以提前自診一番。另外,如果發現舌體邊緣有壓迫痕跡為齒痕舌,舌體腫大,出現齒痕。如果舌體上有紅色顆粒突起像刺,摸時感覺刺手,有紅色或黃黑色點刺,一般多在舌尖部,舌色為鮮紅或絳紅色。主邪太盛,舌邊芒刺為肝膽熱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腸熱盛。這也是判斷濕熱的一個重要舌象。總之,發現舌象異常時,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如果經常自我觀察和感覺比較,再結合中醫師的診斷,時間長了,很多症狀是可以看出身體的異樣的,所以要用心關注自己。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舌診是自查濕熱的重要手段。

2知道濕熱傷害人體時,不同病症下舌苔和舌質的不同表現。一般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帶膩,那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那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程度了。一般為脾陽虛衰、水濕內停的表現。所以有齒痕一定有水濕,結合舌苔舌質可以決定是否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