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避免濕熱傷身,先防外邪侵犯人體(3 / 3)

尤其是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大魚大肉,想吃天天有,並且現在五花八門的飲食條件,如火鍋、麻辣燙、燒烤等致使現代人比過去的人飲食多了更多產生濕熱停滯體內的條件。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寒涼等不良飲食,再加上人為的冬暖夏涼的生活環境,使得現代人的身體與自然界失去了“相合”的條件,致使人體陰陽失衡,津液停滯,運化不足,濕氣積聚,久而化熱,導致體內濕熱產生。

所以冬季養生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適當進補,但是千萬別補過頭,也別保暖過頭,並且注意飲食衛生,別過食肥甘厚味、辛燥濕冷的食物,平時多運動,喝一些清熱祛濕的湯羹,才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觀念。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冬季如果不會養生導致濕熱的病因。

2知道冬季避免濕熱需要注意的養生方法。

煙酒最易滋生濕熱,一定要戒掉

酒,因其性熱而有毒,其濕中發熱,近於相火,所以是助濕熱產生的“毒藥”,要少飲。煙性熱味辛,有毒,傷肺氣……煙酒多吸食,易傷陰陽,助濕熱產生,所以要戒掉,避免濕熱傷身。

煙酒是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也是人際關係中的“媒介”,雖然煙酒給人帶來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身體來說則是很大的危害。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可見呼籲人們戒煙戒酒的廣告,這是值得讚賞的。

香煙燃燒時釋放38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有害成分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惡英和刺激性煙霧等,對口腔、喉部、氣管、肺部均有損害。英國牛津提德克裏夫醫院對3.5萬煙民進行長達50年的研究得出了結論,結果顯示抽煙者得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竇癌的概率“相當高”。

另外,還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綜合征、呼吸功能下降、中風等共20多種疾病都和吸煙有關。所以吸煙對人的身體危害大,一定要杜絕吸煙。

如果從中醫角度來講,吸煙傷肺,損傷人的肺氣,而肺主氣,主水液,肺氣虛,則人的一身都不健康,五髒六腑會出現相應的疾病轉化。氣血易失衡,陰陽不平衡,人就易生病,導致濕熱產生也不為過。並且煙草為草木,草木能生火。吸煙者經常有口幹、口渴的感覺,煙霧因火熱而生燥邪。煙霧又係穢濁之邪,古代常說吸煙即吸入火熱穢濁之毒氣,集火、熱、燥、澀、濁、穢、毒於一體,屬於複合性致病因素,傷人身體最嚴重,傷正氣、傷五髒,且本性質熱,生濕生熱是必定的,所以吸煙是導致濕熱的罪魁。

再來說飲酒,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濕”,氣滯也是水濕停聚的重要因素,所以飲酒也是導致濕熱的一個罪魁,也要注意避免。

另外,酒傷脾髒、傷肝髒、傷腎髒。因為飲酒後,酒進入人體需要這些髒器去消耗,代謝出去,而酒熱中帶濕,最易傷脾胃和肝膽,產生一係列病症。比如麻醉脾髒,使其停滯而喪失調度功能,導致消化功能減弱,濁氣侵入肌體,危害健康;飲酒後濕熱影響肝膽疏泄,可成酒癖。並且在《千金食治》中講飲酒:“飽食訖,多飲水及酒,成痞僻。”濕熱下注,可成酒痔;如《本草綱目》中講:“酒與薑蒜同飲,即生痔也。”濕熱流注腸間則酒泄。嗜酒過度,易成酒勞,臨床常見脘腹脹滿、胃納減退、口苦口膩、舌苔厚膩等症,也有飲酒成積者,麵目黃、口幹渴,腹脹時嘔痰水或腹痛泄瀉等。

所以一定要注意少量飲酒或者戒酒。

適度喝酒,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1.可適當引用葡萄酒、果酒、低度酒,避免烈酒。

2.春夏季節可適量飲些啤酒。但切不要喝冰鎮啤酒,會傷脾傷胃,損人體陽氣,易濕熱。冬季喝少許加熱的米酒和黃酒。

3.喝酒一定要備相應的利濕排毒的小菜,像苦瓜、拍黃瓜、拌小白菜等都很好。

4.不要喝悶酒,更不能借酒澆愁。

5.喝酒不可貪杯,不能喝醉。

6.不要隨便喝藥酒,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飲用。

7.肝髒功能不好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不要喝酒,以免傷人身體。

8.酒後切莫倒下昏睡,免得酒滯體內傷及髒腑。適當運動或吃些利水排尿的水果和食物有益。

孔子說:唯酒無量,以不亂為準。意思是說喝酒這事沒一個具體量的規定,但要不亂才行。喝酒臉紅是血亂,走路不穩是氣亂,喝了酒亂講話就是神亂。這些都是喝酒過量的表現。如果經常這樣,那就一定要戒酒了。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煙酒過度,可以導致濕熱纏身。

2知道科學飲酒避免濕熱,保安康的方法。諺語雲“是藥三分毒,無虛不可補”“藥之效,毒為之”“藥是紙包槍,殺人不見傷”,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不良反應,損人正氣,害人健康,也是濕熱產生的罪魁,要小心。

藥物也是濕熱大害,別盲目用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無虛不可補”,任何保健品,如果濫用亂服,同樣可導致不良反應。並且現在的很多保健品,配方組成極其不負責任,損人正氣防不勝防。另外,既然是補藥,就多是濕補藥,長期使用,多會生濕生熱,對身體無益反有害。

古人雲:“是藥三分毒。”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對如何用藥十分講究,將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和無毒。治療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所以從《黃帝內經》中的這句話來講,先人們早就知道每一種藥物對身體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是藥都有毒,需要謹慎,盡量使用少毒高效的藥品,這對健康才有益。

藥進入人體後,直攻邪氣的同時也會損傷正氣。人體陰陽原本是處於平衡狀態的,吃了一種藥,人體的內部環境就會遭到破壞,這種平衡就會消失,《黃帝內經》中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指導思想,藥物有毒,傷人正氣,陰陽失調,外邪易纏身,濕、熱之氣若乘虛而入,內外都可致病,所以用藥須謹慎,謹防傷正氣,而致濕熱邪氣纏身,可致濕熱病。

並且很多藥,性熱而黏膩,如五味子、人參、肉蓯蓉、鹿茸、肉桂等。亂服會傷身,致濕熱的可能性也很大。當然還有其他中藥,根據性味歸經的不同,在使用時,不同的藥物會破壞人的陰陽平衡,故也是導致邪氣纏身的一個重點。可以說很多種中藥都可能是引起濕熱等諸邪傷身的罪魁禍首。

而西藥,尤其是抗生素,多屬苦寒藥,易生濕,並且傷人髒腑不可估計。長期服用西藥類藥物,易使正氣虛衰,導致邪氣纏身,病更難治,並且也是引起濕熱等諸邪傷身的罪魁禍首。

還有人說,藥物不能多吃,那就吃保健藥吧,其實這也是不可取的。

還有一些人濫用清火藥,並且還認為,人人都有火,吃清火藥,危害不大,並且就濕熱的影響來說,不少人還覺得清火藥對防治濕熱有關。其實不然,清火藥大多是苦寒藥製成的,服得多了增加了寒涼之性,脾胃承受不住,導致脾虛,易生濕生熱生寒,給身體帶來危害。所以清火藥也不應亂服。

總之,用藥要合理,不要濫用,不要貪多,要遵醫囑服用,隻有善於辨證施治,選用高效低毒的藥物在必須用藥時使用,才能達到藥物應該達到的實際意義和目的,也是防濕熱傷身的一個重要方麵。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藥物不要亂用,無論是西藥、中藥還是補藥。

2隻有對症選藥,並選擇高效低毒的藥物,才是最好的用藥準則。並且不亂用藥,不傷正氣,濕熱也不易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