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濕熱源於脾胃,健脾養胃可保體內不生濕熱2(2 / 3)

暑夏失眠

可服用藿香正氣水,每次1支,1日2次,連服10日,療效顯著後再用歸脾丸作調理。也可用藿香正氣水數滴,塗擦兩側太陽穴,及後枕部風池穴,在睡前半小時進行,持之以恒,即可見效。

暑夏長痱子

痱子是夏季常見病,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痱子融合,導致膿瘡從而繼發感染。用藿香正氣水治療痱子,效果較好。可取藿香正氣水1支按比例加涼開水或生理鹽水稀釋,稀釋濃度為:藥液與水的比例為1:2。用藥之前先用溫水將局部洗淨擦幹,然後用消毒藥棉蘸稀釋後的藥液塗擦患處,每日2~3次。很管用。

婦女白帶過多

白帶過多,在臨床很多說法是濕熱下注,所以用藿香正氣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連用5~7日,對於除濕熱、止帶也是很有益的。濕熱源於脾胃,健脾養胃可保體內不生濕熱

濕疹

用藿香正氣水外塗於皮損處,每日3~5次,連用3~5日。對濕疹性皮炎、嬰兒濕疹、陰囊濕疹、帶狀皰疹、腳氣也有效。

肛門濕疹

在每晚臨睡前,先將患處洗淨,再用棉簽蘸取藿香正氣水塗搽患處,兩周為一個療程。此法具有良好的燥濕止癢之效。

汗疹

先將患處洗淨,然後用棉簽蘸取藿香正氣水塗搽患處,每日塗搽3~5次。此法具有良好的止癢作用。經常出現汗疹的人,可在洗澡時將藿香正氣水兌入洗澡水中用以浸泡身體,以達到預防汗疹的目的。

總之,藿香正氣水無論內用還是外用,都可以和濕熱掛上鉤,所以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但一定要注意對症,最好請遵醫囑。如有不適,請停止使用。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現代人可以一年四季用藿香正氣水保健的理由和方法。

2針對諸多濕熱證,現代人也可以多樣選擇和使用藿香正氣水來保健。注意要遵醫囑或對症。

“呼”字功養脾胃,保衛中氣不生邪

《脾胃論》中講“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所以健養脾胃可以保證脾胃中氣不虛,邪不傷身,濕熱不會給人帶來影響。“呼”字功可以健養脾胃,保衛中氣足而不生邪。

《脾胃論》的作者李東垣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說脾胃功能虛弱,易致邪氣傷害,所以脾胃濕熱,是因為脾胃虛弱而引起濕邪熱邪襲身的結果,所以要養脾胃,避免脾胃虛弱。我認識一患者,年近40歲,開了一家廣告公司,祖籍廣西。此人善交際,也因為開公司要拓展人脈,所以經常出入各種飯局。一周有5天都處於醉酒和胡吃海喝的狀態。結果公司開了不到三年,惹了一身的不舒服。經常感覺肚子不舒服,咕嚕嚕叫喚,食欲缺乏,還經常口臭,愛長痤瘡,更難為情的是陰部濕疹,還有異味。大便不成形,一到夏季桑拿天,他比誰都表現得難受。後來找我看病,就他說的症狀,再加上望聞問切的結果來看,濕熱是導致他這些症狀的罪魁禍首。

我給他開了以黃芩、幹薑、半夏等配伍的方藥。另外建議他注意養護脾胃,首先從減少應酬開始,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飲酒,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飲食易清淡,另外要注意多吃點紅豆、薏米、蓮子等清熱利濕的食物。似乎他還有些不甘心,問我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建議他試試練習“六字訣”中的“呼”字功試試,這個功法可以健養脾胃,保證脾胃正氣不虛,對防治濕熱邪氣傷身有益。

“呼”字功簡介及功法動作

“呼”字功是六字訣中的一節,有養護脾胃的功能。練習方法是:呼氣念“呼”字,足大趾輕輕點地,隨即放開。兩手掌心向裏由衝門穴處起向上提,逐漸變掌心向上至膻中,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注意沉肩),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衝門穴處,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裏,從麵前下落,同時右臂回旋變掌心向裏上穿,兩手在胸前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裏,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於體側。兩手重疊,覆於下丹田,稍事休息,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呼”字功。如此左右手交替共做六次為一遍,調息,恢複預備式。

行功時氣的走向

當念“呼”字時,足大趾稍用力,則經氣由足大趾內側之隱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際上行,過大都、太白、公孫、內踝上三寸脛骨內側後緣入三陰交,再上行過膝,由腿內側經血海、箕門,上而衝門、府舍入腹內,屬脾髒,絡胃腑,挾行咽部連於舌根,散於舌下。注入心經之脈,隨手勢高舉之形而直達小指尖端之少衝。

治病機理

按照五行相生之順序,火生土,脾胃屬土,應時於四季,開竅於口。所以念“呼”字以修補脾胃。念呼字的氣感與念嗬字相同的原因也在於此。脾虛、腹脹、腹瀉、皮膚水腫、肌肉萎縮、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缺乏、便血、女子月經病、四肢疲乏均可練此功治療。為了加強效果,脾病可用“呼”字功治。心為脾母,若“呼”字練後感到力量不足,可再作“嗬”字功,以加強脾胃的消化功能。若由於肝氣鬱熱而引起脾胃失調,則用“虛”字功平肝後,再用“嗬”字功健心,以補脾。

學會用“呼”字功來養生,脾胃就多了一份保障,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修煉。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脾胃功能強、正氣足才不至於使濕熱邪傷身。

2知道“呼”字功的功法動作等,對防治脾胃虛弱導致濕熱傷身的作用和意義。

脾經、胃經上有除濕熱大穴要牢記

《黃帝內經》中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胃。”也就是說多數的濕病、腹脹、胃脹等疾病都跟脾胃有關。試試脾經胃經上的健脾胃大穴修正脾胃之氣,除濕除熱很有益。

有一次和同事們聊天,其中一同事看到一篇醫學報告上說:“脾胃濕熱症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生活質量的慢性進行性病變,現在這種發病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同事說:“現代人啊,生活富裕了,吃得好了,喝得好了,可是各種富貴病也來了!瞧瞧這報道,說明了什麼,就說明了現在人吃得太好了,所以脾胃受傷了,人也不安生了,這脾胃濕熱就是富貴病啊!”聽了同事的抱怨,我在想:他說得很有道理。

就在這時,進來一位患者,說是近來一直感覺胸悶腹脹,身體發酸發脹,喉嚨痛。我給他診治,旁邊的同事又接話了:“又一個濕熱患者吧!”我把了脈象,看了看患者的舌頭,脈濡數,舌苔白厚膩,真是脾胃濕熱症。

給患者開了方藥“甘露清毒丹”,建議患者回去艾灸幾個除濕熱大穴,輔助治療。患者一聽,很是高興,似乎這艾灸比吃藥還管事,不拿藥,也要先讓我給他開這“穴位處方”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