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給他開了脾、胃經上的“除濕熱要穴大方”,並跟他講了各穴位的使用方法,患者很高興地捧著一張藥方、一張“穴位大方”回家了。下麵我們也來學學,如何用脾胃經上的養生大穴來養好脾胃,防治濕熱。
循經按摩脾、胃經,扶正除邪濕熱不生
方法就是找到身體的脾經、胃經,從下到上循經推拿按摩五六遍,尤其是在穴位上要注意稍用力,或借按摩錘敲打使用。
重點使用脾、胃經上的除濕熱大穴
方法是借用一張人體經絡穴位圖,找到脾經和胃經上的祛濕熱保健大穴,如“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承滿穴以及關門穴和伏免穴、陰市穴和內庭穴等,然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每個穴位5~1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半年一個月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大都穴:歸屬於脾經,能夠健脾和胃,理氣化濕,清熱解表。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歸足太陰脾經。
太白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屬於脾經腧穴、原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歸足太陰脾經。
公孫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屬於脾經絡穴;八脈交會穴。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歸足太陰脾經。
商丘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歸足太陰脾經。
三陰交: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脾經穴。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地機。歸足太陰脾經。
陰陵泉:健脾利濕,調補肝腎,通利三焦。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後下方凹陷處。屬脾經穴。
承滿:理氣和胃,除脹降逆。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兩寸。歸足陽明胃經。
關門: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利水止瀉。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兩寸。歸足陽明胃經。
伏兔:溫經活絡,疏風祛濕,強腰壯腎。在大腿前麵,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歸經足陽明胃經。
陰市穴:溫經活絡,疏風祛濕。在大腿前麵,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歸經足陽明胃經。
內庭穴:清胃泄熱,通絡止痛。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歸足陽明胃經滎穴。
在我們的身體裏麵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根據《黃帝內經》中經絡理論的介紹,脾經、胃經包括其他一些穴位,比如足三裏等都是調理脾胃的重要穴位。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防脾胃虛弱,避免濕熱襲身也好,還是防治其他脾胃病也好,都可以運用體內穴位來養護脾胃,防治疾病。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脾胃濕熱可以通過脾經、胃經來調養。
2調理脾胃經來養護脾胃,可以循經按摩脾經、胃經、和艾灸推摩脾
脾胃濕熱痘痘多,“荷葉薏米粥”可“戰痘”
脾胃濕熱,升降失常,濕熱結於內,不能下達反而循經上行於頜麵,蘊於肌膚,形成痤瘡。治療以健脾利濕,除熱為主,“荷葉薏米粥”是戰痘名方,可常用。
有一患者,四川人,來找我看病是因為臉上的痘痘。他說因為當地氣候濕熱,所以,從小他就表現出濕熱體質的嚴重體征,口氣重,身體氣味大,愛長濕疹,愛困倦。後來從高中開始,臉上開始長痘痘,當地土大夫說是因為胃火大引起的。吃過一些藥,不見效。後來考上北京一所高校,脫離了濕熱的環境,他自己感覺可能身體會變得好些,結果來到北京後,痘痘依舊,很是煩惱。本來挺帥的一個男孩,可是因為痘痘整天很鬱悶。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我。
先從這個人的外觀來說,人不胖,但是臉色偏暗,痘痘叢生,臉上油膩、不清爽,像籠罩著一層灰塵的感覺。並且跟他麵對麵說話,還有些口臭。
問他其他症狀,他說經常感覺腹脹,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有發熱感,尿色發黃;觀察舌相,舌質偏紅,苔黃膩。看來的確如他所說,濕熱體質,濕熱痘痘。
其病機理可以這樣解釋:濕熱質之人一般都氣血壅盛,氣血太盛就會往外走,就出現了痘。而痘又是陽證,一般長在肌肉豐厚的地方,如果熱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腐爛、出膿,因此,作為一種病理產物,痘也是體內多餘溫熱釋放的表現。
因此,我給他開了用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薏仁、半夏等配伍的處方。水前後服用,可起到清熱祛濕的作用。這樣治療了一個月,這位四川小夥子臉上的痘痘基本痊愈了,隻留些疤
再次來診,我建議他不要吃藥了,可以回家試試“荷葉薏米粥”,這對防治體質濕熱、防治痘痘都很有益。
荷葉薏米粥
原料:幹荷葉30克,薏米50克。蜂蜜適量。
製作方法:幹荷葉擇洗幹淨,剪碎,薏米淘洗幹淨,泡兩小時。之後將薏米入砂鍋加兩升水煮至1升,並且保證薏米熟爛,臨出鍋前15分鍾,將荷葉倒入薏米湯中煮,至湯色變得紅綠,15分鍾後,即可關火,取出荷葉,放溫後調入蜂蜜,即可服食。
養生功效:除濕熱,治痘痘,消脂減肥,美化肌膚等。
下麵來細說一下這款除濕熱冶痘方的食材功效。
荷葉是傳統藥膳中常選用的原料。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用於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等,近代臨床醫師常用於減肥和袪痘,看中的也是荷葉袪濕袪熱消脂排毒的作用。
薏米是眾所周知的除濕熱最好的藥食兩用的食材。也是自古養顏治痘治疣的名方。傳說以前有一位大家小姐,臉上長了很多贅疣,多方求治不見好,後來嫁給一個郎中當老婆。在給當郎中的丈夫製造薏仁酒(薏仁、白酒)時,因常偷偷品嚐此酒,天長日久,不僅頸部的贅疣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就連臉上的皺紋也沒有了,顯得十分年輕,後來薏仁酒美容一直流傳至今。後來有很多偏方,驗方都拿薏仁來做藥引子治療痘痘、麵疣等皮膚病。因為薏米性涼,味甘、淡,可以健脾滲濕,除痹止瀉,還能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等。其美膚悅色之功由來已久,頗受醫家和女性的青睞。
所以將荷葉和薏米一起煮粥食用,對清暑利濕,健脾袪濕熱,美白,消脂,袪痘都是很有好處的。所以愛美的人以及防治濕熱的朋友,不妨多煮此粥食用,以養生養顏。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脾胃濕熱致痘痘,如果你有濕熱症狀,且兼有痘痘時,考慮濕熱導致的痘痘。
2可以借用“荷葉薏米粥”來防治濕熱痘痘,並且學習“荷葉薏米粥”的做法及養生功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