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包)經“好藥”養心除濕除熱很奇妙
經常循經按摩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可以治有關“心”及心經、心包經方麵所發生的病症,扶正心之正氣,抵禦外邪,諸如濕熱侵襲。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麵赤,無汗。”心主神明,在誌為喜,心受熱邪,故先有不樂的表現,數日後再發熱。熱邪與正氣相搏,故而突然心痛、麵赤,汗為心液,熱盛則灼津液,無力作汗,故無汗。
我的老朋友大李生病了,看到他時,我就想起了上麵的這段話。據大李的愛人回憶,在我來給大李看病的前三天,大李就開始悶悶不樂了,並且忽然叫頭痛,再後來發熱、嘔吐,把他媳婦嚇壞了,所以趕緊給我打電話,讓我來看看。
不用說,肯定是熱病,至於是不是濕熱,還要從其他方麵進行判斷。舌診,舌質紅,苔黃膩,脈濡緩。看來的確是濕熱病了。治宜宣化上焦,辛開其鬱,以利三焦。方用安宮牛黃丸加減來治療。吃藥後,很見效,三天後病基本痊愈。
大明找我來複診,我建議他好好養養心,當然,也沒必要刻意去吃藥,但是每天循心經、心包經按摩一番則是很有必要的。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可以治有關“心”及心經、心包經方麵所發生的病症,如心髒病、心痛、嗌幹、口渴、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手心熱、肘臂屈伸困難、腋下腫、胸脅脹悶、心痛、心煩、麵紅、目黃、喜怒無常等。心經和心包經如果氣足無偏虛,那麼人也不易得上述疾病。當然濕熱之邪也更不易傷害心係,不會出現濕熱傷心經之病症。所以養足肺經之氣血,很重要。
循經按摩心經、心包經的方法是:
明確心經、心包經經脈在人體中的部位、走向手厥陰心包經:本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穿過膈肌,絡於上、中、下三焦。其分支從胸中分出,出脅部當腋下3寸處天池穴,向上至腋窩下,沿上肢內側中線入肘,過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橈側至末端中衝穴。另一分支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尺側端行,經氣於關衝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如圖所示:手少陰心經:本經起於心中,出屬心係,內行主幹向下穿過膈肌,聯絡小腸;外行主幹,從心係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過肘中,經掌後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至末端,經氣於少衝穴處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支脈從心係向上,挾著咽喉兩旁,連係於目係,即眼球內連於腦的脈絡。
循經按摩時可以參照一張心經和一張心包經經絡圖,即可輕鬆把握。慢慢摸索,或請教中醫經絡保健師幫忙按摩或指導穴位按摩,就可以很輕鬆地掌握這兩條經脈的部位走向。
循經按摩心經、心包經的時間、程度等按摩心經、心包經除了注意把握心經、心包經的部位、走向,還要注意按摩時間、方法、次數、達到的效果等細節。
首先,最好是在午時(11時到13時),這個時候是心經當令,在這種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曆代的養生專家建議人們最好處於休息的狀態,不要幹擾了陰陽的變化,並且這時在午休的時候按摩一下心經,借助天地陰陽轉換的時候,去利用天機的運行來獲取對身體有益的能量,對養心和身體是有益的。
在戌時(19時到21時),這個時候是心包經當令。此時,循經推摩心包經,對解鬱、解壓、養心非常有效。另外,也可以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撥十來遍“天泉穴”。在自己的腋下,腋下裏邊有一根大筋,然後就可以撥動它。這樣做,可以養心,並且能除掉心包積液,心包積液除掉了,心髒的活力就加強,整個身心的代謝都會加強。
按摩心經和心包經每次循經按摩3~6遍,以掌推,並在每一個肺經穴位上稍稍按揉最好。
長期進行這樣的操作,對保證心髒、心包及心經、心包經所絡屬的部位有很好的養護作用,不妨試試操作,長期堅持必能有不錯的收效。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心經的循經位置、養心養生功效、循經推拿按摩的方法等。
2知道心包經的循經位置、養心、養生功效、循經推拿按摩的方法等。
心經濕熱易失眠,“酸棗薏仁湯”可安神除邪好助眠
酸棗仁安眠養心效果棒,還能兼除濕。薏米是除濕熱的要藥,兩者合用對於濕熱擾心而失眠的人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