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濕熱伏中傷及肝膽,疏肝除邪免受濕熱侵犯2(2 / 2)

玫瑰花是一種珍貴的藥材,調和肝脾,理氣和胃。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論述。玫瑰花氣味芳香,既能疏肝理氣而解鬱,又能活血散瘀而調經,有柔肝醒脾、行氣活血的作用,主要適合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脅痛脘悶、胃脘脹痛及月經不調,或經前乳房脹痛者。玫瑰花茶對治療麵部黃褐斑也有一定作用,很適合中青年女性飲用,是養顏、消炎的天然飲料的首選。

佛手為芸香科植物佛手柑的果實,其味辛、苦、酸,性溫,具有特別的香氣,功能和中理氣、消痰利膈,主治胃痛脹滿、痰飲咳嗽、嘔吐少食等。方中佛手既可助玫瑰花之力,又能行氣導滯、調和脾胃。二物合用,共奏疏肝解鬱、寬中理氣之效。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肝膽濕熱會造成肋痛。

2學會配製“玫瑰疏肝茶”來養護肝膽,除濕熱,治療濕熱肋痛。

肝膽濕熱生黃疸,民間多用“三味茵陳茶”來退黃

茵陳是清肝膽濕熱、退黃疸的名藥。用“三味茵陳茶”可以更好地除濕熱肝膽、退黃,比單味茵陳茶保健效果更佳。

小時候有一年當地流行某種肝炎,所以家家戶戶去野外、山上挖茵陳。也就從那個時候知道了茵陳對於肝濕的作用,可以利濕退黃。長大了行醫,在肝膽病方麵,我也經常選用茵陳。

前段時間接診了一個患者,肝膽濕熱黃疸。患者來診時,病人以身黃、脘腹痞滿、納呆嘔惡為主症,並且患者自述脅肋劇痛,痛徹肩背,嘔惡嚴重甚則嘔逆膽汁者,位在膽並及於肝,證屬膽熱瘀結;並且對陽黃進一步辨養血,還能美容養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選擇。普通人也可以多選擇,疏肝養肝,抵禦外邪,肝膽不濕熱,身體棒。

濕熱孰輕孰重。患者以發熱重,胸腹熱滿,按之灼手,口幹苦思飲,煩渴不寧,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邊紅紫少津,苔黃膩,脈弦數為主症者,為熱重於濕。綜合黃疸色澤變化、患者精神狀態及全身情況判定,確診為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采用清肝利膽的治療措施。濕熱基本清除則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為法,恢複期養肝健脾和胃為主,鞏固療效。用甘露消毒丹化裁。藥用藿香葉、白豆蔻、清半夏、石菖蒲、生薏仁、茵陳、木通、黃芩、連翹、赤芍藥、鬱金。本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仁、半夏芳香化濁,開泄氣機,燥濕暢中,健脾利濕,同時配合茵陳、黃芩、連翹、木通清熱利濕退黃。清理上中下三焦濕熱同時可清熱解毒,赤芍、鬱金或營開鬱。利膽退黃、方中芳香化濁、清熱利濕解毒之品相配伍中,均佐以輕清宣透之品、宣上、暢中、導下以治中、濁化濕利,熱清毒解。本方為治濕熱交阻,彌漫三焦,氣機不利,清濁混淆,且濕熱並重或濕重於熱證之良方。

肝膽濕熱之熱重於濕者,極易導致瘀熱互結,腑氣不通而耗傷陰液,治療應在清熱通腑、活血化瘀的同時,重視護陰,重用生地,並加入玄參、麥門冬養陰之品;濕重於熱者,濕遏陽氣易致濕鬱而熱熾,必用赤芍、鬱金活血解鬱,以利濕邪清除。肝膽濕熱期以清利肝膽為主,濕熱基本清除則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為法,恢複期養肝健脾和胃為主,鞏固療效。

之後,患者治療一個多月,病愈出院。臨走前,我建議他平常喝點三味茵陳茶來保肝膽、退黃。

方法是:

三味茵陳茶

原料:茵陳蒿20克,夏枯草15克,車前草10克。

製作方法:將茵陳蒿、夏枯草、車前草一起入瓷杯或玻璃杯中,充入沸水,浸泡10分鍾,即可飲用。每天一劑,隨喝隨泡。清熱、退黃、利膽。

養生功效:茵陳能清利濕熱,為治黃之專藥。茵陳茶功效有顯著的消熱利濕、清肝利膽、降血壓等作用,對濕熱黃疸、黃疸型肝炎、胸脅脹痛、膽囊炎、膽石症、高血壓、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有明顯效果。

夏枯草行肝氣,開肝鬱,清肝、散結、利尿;清肝明目:用於肝熱目赤腫痛,及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如高血壓病)等,與茵陳、夏枯草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退黃、利膽作用。

車前草也是清肝熱,利水道的佳品。《本草》中記載,車前草:“明目者,以清肝熱,如釜底抽薪,非因泄水之功也。”《本經》:“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這些都闡述了車前草清肝利膽、除濕的作用。與茵陳和夏枯草同用,可以有很好的清熱、退黃、保肝膽、利水作用。適合預防黃疸,或輔治黃疸疾病。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肝膽濕熱肋痛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等。

2學會配製“三味茵陳茶”來清肝膽濕防、退黃。肝膽濕熱生黃疸,民間多用“三味茵陳茶”來退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