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濕熱讓小腸泌別功能失調,養護小腸避免濕熱傷害(2 / 3)

製作方法:將紅小豆浸泡一夜,早上起床,加2000毫升水,煮至豆開花,即可關火燜著。隨飲隨取,也可以加入蜂蜜飲用。

養生功效:補心養小腸、清熱利濕、避免小腸疾病。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紅小豆具有如此好的養生效果?我們可以一起來分析一下:

李時珍稱紅小豆為“心之穀”,說明赤小豆養心效果不錯。心與小腸互相表裏相輔相成,如果養好心,那麼腸的受盛、泌別、主液等功能就會維持正常,小腸正氣不虛,也不易招致濕熱等外邪疾病。

另外,赤小豆歸心、小腸經,說明赤小豆除了可以從養心的角度來間接養小腸外,還可以很好地補中益氣,健養小腸。其功用為“生津液,消脹,除腫,上吐”,並治“下痢、除寒熱癰腫”……所以小腸有疾,尤其是煩滿、脹痛,受濕熱侵襲時,赤小豆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所以防治小腸濕熱,或者在濕熱的環境,或是進食了過多的肥甘厚膩食物之後,飲用“紅小豆湯”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值得大家選擇。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紅豆的養腸作用。

2知道“紅豆湯”的做法、

養生功效:等。

“腹部摩輪功”增強小腸正氣,避濕熱停留

“腹部摩輪功”是整腸養生運動,有助於增強小腸正氣,抑製濕熱外邪停內,避免小腸濕熱引發諸多身體不適症狀。

現在的孩子因為生活太幸福,所以總會搞出很多“富貴病”來。大魚大肉,隻要孩子想吃,大人絕對毫無保留,即便是孩子不想吃,大人也會想著法地買些好吃好喝的哄孩子吃。再說這飲料、零食等,也都是孩子的“饕餮大餐”,看看現在有孩子的家庭,哪個不是飲料、零食堆成了小山,應有盡有。所以就這麼胡吃海塞,孩子不生病才怪。

我以前有一個鄰居,小朋友13歲,叫牛牛,經常亂吃亂喝,之後又叫喚肚子疼,他姥姥不明就裏,動不動就給吃點健胃消食片,幫忙揉揉肚子,說來也奇怪,這孩子也就不叫肚子疼了。

後來姥姥回老家了,牛牛由自己的爸爸媽媽照顧,雖然在零食上控製了不少,但是牛牛依然是個愛吃愛喝的孩子。並且牛牛爸爸是湖南人,家裏愛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就是去外麵下館子吃飯也以辣為主。牛牛姥姥回家後,家裏的飲食也不是很規律了,牛牛多是跟父母在外麵吃飯。就這樣不到半個月,牛牛又生病了,大晚上的孩子肚子疼、腹瀉、發熱、小臉通紅。

牛牛媽著急,把孩子送到我這兒來,我看他是急症,建議他先送去附近的社區醫院看急診。牛牛去了之後,大夫就給他輸水了,值班老大夫告訴牛牛爸爸媽媽孩子屬於小腸濕熱,功能不足,導致泌別失責,所以引起腹瀉,並且大便還有完穀不化的現象,說明孩子的腸胃功能非常不好,這次出院後,要注意健脾養腸。牛牛爸媽一聽回來後就找到我,問我怎麼辦?

我告訴他們要注意孩子的飲食,一日三餐要規律,注意清淡些,不要天天大魚大肉,並且少在外麵吃飯,少吃一些辛辣、刺激又生冷的食物。平常沒事的時候幫孩子做做“腹部摩輪功”,對增強孩子腸胃功能,尤其是針對小腸的保健很有益,可以避免濕熱停內,導致小腸功能失調而得病。

牛牛爸媽聽後表示一定遵守,並向我討教如何做這個“腹部摩輪功”。

下麵我們一起來學學:

準備工作

患者或健康人仰臥,兩腿平伸。或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自然全身放鬆。

手法操作

1.左手掌按於上腹正中,右手掌按於左手背。

2.兩手沿順時針方向上→左→下→右揉動。不是在皮膚上摩擦轉動,而是粘著皮膚轉。按力由輕而重,逐漸增加。轉速要慢而勻,手要穩而沉,範圍要由小而大。

治病機理

此法能培益中氣,因為祖國醫學認為:“摩腹”“輔倉廩之官、助漚瀆之功”,有“卻病延年之效”。自古以來,摩腹,不僅為臨床醫生所應用,亦為養生家們奉為健康長壽的上策。其機理在於“調節陰陽、疏通經絡、宣通氣血;健脾胃、利肝膽、降逆鎮痛,補不足、瀉有餘,消內生之百病”。所以常做腹部摩輪功,不光對小腸,對腹內所有髒器都有好處,尤其是能防治消化係統疾病。

此法不光是針對孩子,針對消化係統疾病者,針對健康人,男女老少都可使用。

如果有條件,最好每天晚上進行,尤其是健康者,養生要多選用,每天堅持。如果是病人則在炎症期要禁用。病情控製住可每天做一次有助輔助治療,良好預後。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一個成年人,練習此法,可以“神隨手動、不即不離、意注腹中、隨動還轉”16字要訣來練,就是說在做“腹部摩輪功”時要注意,精神意識隨動作而動。練這個功法隻要精神集中,認真按,無論練多長時間,都不會有弊病的。

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要吃飯、喝水,或上廁所,要在練完功半個小時以後進行。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1知道不良飲食習慣對小腸的危害。

2知道“腹部摩輪功”的做法、

養生功效:等。“腹部摩輪功”增強小腸正氣,避濕熱停留

用好小腸經,可整腸除濕熱

小腸經顧名思義是養護小腸的經絡,循經按摩可以養好小腸,小腸正氣增強有助於抵製濕熱,有助於健康。

患者秋秋來找我看病,很有趣,她告訴我:“最近這兩天不知道怎麼了,總覺得自己得病了,大小便不正常,腹瀉,小便還很短少,尿色黃。”我聽了她的話則覺得很有意思,反問她怎麼叫有病,怎麼叫沒病呢?她笑著答不上來,告訴我:“就覺得不舒服,所以來找您看看。”給她診治果然是“有病”,病在小腸,因為脾胃虛弱,濕熱犯中焦,連累小腸的分清、別濁功能不正常,需要調理一下。不過問題不大,吃點健脾整腸,除濕除熱的湯藥,即很有益。另外,注意日常飲食要規律,注意清淡飲食,再注意用小腸經來按摩一下,養養小腸,病就會好得很快。所以我給她開了些湯藥,然後教她如何使用小腸經來養護小腸除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