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清代土地製度變革:攤丁入地(4)(2 / 2)

可是,問題在於,“攤丁入地”是以白銀為計稅依據,而且征收的是白銀。而前文已經介紹過,中國當時白銀的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哪怕僅僅是財政係統的白銀需求。白銀主要來自美洲,也就說,源自國外的輸入。這樣的貨幣體係,是很脆弱的。

而我們知道,工業是資本依賴型的產業。清朝後期,由於鴉片貿易、條約賠款以及關稅和鹽稅主權喪失等因素,中國白銀開始持續地外流。

北京大學曆史係的公一兵在《1780—1880年間中國白銀出入的變化及外國銀元之地位》一文,根據相關材料將公元1780—1880年之間比較明晰的年份的白銀進出中國數量估算出來。我將他的圖表做了重新處理。

大致從公元1826年開始,中國白銀持續外流。至於在公元1880年以後的時期內,很多歐美國家廢除了銀本位,白銀再回流中國,則是後話。

大量鴉片的輸入,造成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引起了一些官員的警惕。林則徐上奏道光皇帝,說銀兩外流會窮國,並激憤地說:對鴉片煙毒泛濫之事,“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集?奏稿》。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以現代眼光來看,白銀大量外流直接造成了“銀貴錢賤”的加劇。所謂“銀貴錢賤”,是指作為貨幣的白銀與銅錢的比價失衡,銀價越來越高,銅錢越來越貶值。清政府規定,農民繳納賦稅,折銀征收。農民和手工業者平時出售產品所得的均為銅錢。大量鴉片輸入前,1兩白銀約合銅錢1000文。到了19世紀30年代,要1600多文銅錢才能折合1兩白銀。這樣,假如說過去農民賣100斤糧食可繳納稅銀1兩,如今農民至少要賣160斤以上糧食才能繳納稅銀1兩。農民的實際負擔無疑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中小商人在經營中也多是賺取銅錢,而繳納賦稅則需折合銀兩,無形之中負擔增加了百分之五六十以上。

白銀外流、銀貴錢賤的另一個影響是:各地銀兩短缺,拖欠應該上繳國庫銀兩的現象日趨嚴重,這又必然影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以至於清政府有時支付軍隊糧餉也感到困難。進而,銀貴錢賤造成了市場蕭條、工商業萎縮。

一定時期的社會購買力是有限的,手中的錢用來吸食鴉片的多了,用於購買其他物品的錢必然減少。林則徐經過社會調查後記載了如下的情況:蘇州之南濠、湖北之漢口,皆商業比較發達之地,“近來各種貨物銷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貨有萬金交易者,今隻剩得半之數。問其一半售於何貨,則一言以蔽之,曰鴉片煙而已矣”《林則徐集?奏稿》。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南濠、漢口如此,其他地方,特別是江南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受到鴉片泛濫的影響應該說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說,白銀大量流失,實際上抑製並減少了有效需求。而眾所周知,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凱恩斯,其理論體係中,“有效需求”是核心概念。他用這一概念去解釋蕭條,認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貨幣購買能力不足,並由此導致了蕭條。

那麼,“攤丁入地”雖然隻是一項土地財稅的改革,但由於它以白銀為納稅憑依,而當時國內並無足夠的白銀產出做支撐,因而這種依靠進口白銀支撐的土地財稅體係,非常脆弱。當這種體係難以支撐的時候,不僅工業和商業,整個國民經濟均受到衝擊。這也恐怕是後來中國工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落伍於英美日等國的原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