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柳氏姐弟三人每每聚在一起,總會說起連良,再加上連良守孝將滿,年近十六歲,一旦成婚,勢必要分去家裏一份產業,這是柳氏最不願意看到的。如意和來財還怕連良將來進京趕考,若是高中當官,肯定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這樣一來,他們姐弟三人就開始琢磨著如何將連良趕出家門之事。
“你們的姐夫曾對我說過,連良與縣學的文士在一起會文時念反詩,也不知是真是假?”柳氏說道。
“念反詩可是造反啊,那可是死罪一條!”如意接過話來。
“我聽大郎說過,他二叔與高先生,還有縣學裏的讀書人在一塊兒罵過王相公,也不知這王相公是誰,說什麼青苗法害死人等等的,我也不清楚!”
“我聽縣太爺說過,他的恩師就是王相公,也就是當朝宰相王介甫安石大人!連良他們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反對朝廷新法!也不尿泡尿照照自己的臉,連蘇學士那樣大才子都被王相公給貶到杭州去了,他算個老幾?”來財接過話來。
“待我得機會將此事回報給縣太爺,將這連良給收拾起來,看他能成什麼氣候!”來財心中暗作打算。
閑話不說,轉眼間三年守孝已滿,連良回到了王家大院。往日在墳場茅舍一個人過得自由自在,早已習慣了讀書、授課、吟詩會文的日子,猛然回到家中倒是不甚習慣。夜已深了,連良躺在床上難以入眠,回想起高先生離開時曾向他告別,勸他守孝期滿後要早做打算,和哥嫂呆在一個屋沿下,日久必生什麼齷齪事來,到時反而不美,如若不嫌棄的話,到時間可以到杭州謀些事情做做。回頭又一想,高先生也是人家的幕僚,謀些差使本就不容易,還是不麻煩人家吧。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了,幹脆向哥哥討上些銀兩,一路趕往京城,沿途也可拜會幾個昔日的朋友。
第二日,連良向哥哥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哥哥說:“時間尚早,不必這麼急著往京城趕,到時間給他弄輛馬車,一路北去,很快就到了京城,也少了路途上的顛簸。再說,當初爹爹曾將你托付給哥哥,要我照看你讀書、成家,如今你還沒有成立,如果就此讓弟弟外出而去,讓我這個做哥哥的怎麼向爹爹交待啊?況且前幾日,你的嫂嫂還在求媒婆為你張羅婚事呢!”
“多謝哥哥嫂嫂的好意,娶妻事宜,倒是不必太過著急,還請哥哥與嫂嫂商量一下,成全弟弟的想法!”
“既是如此,我與你嫂嫂商量一下吧!”
連忠回到後宅,與柳氏說明了連良的請求。柳氏聽過心中大驚,“可千萬不能讓他出去,如若放了連良離開家,他勢必進京趕考,一旦高中,必回家來和哥哥爭家產,那時他位高勢重,自己就必定吃虧!”於是,柳氏開言道:“弟弟想進京趕考是好事,可是夫君想過沒有,他要是進士及第,成了吃皇糧的人,光宗耀祖自是不說,那這個王家可就是連良說了算,到那時,你這個長子可就在王氏宗族裏丟了大份了,再說了,你說這家產是分與他不分?若不分,他可是當官的,與你是親弟兄,肯定說不過去;若是分了,這麼大的家業,主要是你操持的,分了他一半,豈不是太虧了嗎?你自己拿主意吧!”
“這個事我還真沒有想好,要不……”
“要不什麼?你還真想讓他去趕考?”
“夫人曲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說要不就給他說房媳婦,稍分些薄產,讓他分門另過算了!”連忠年齡愈大,倒是對老婆愈發怕起來。
“我也是這個意思,這兩天我讓如意找東街的趙媒婆,給連良介紹個好人家的姑娘。”柳氏也是見好就收,知道丈夫也不想讓連良進京趕考,就收著了話鋒。
改天,柳氏打發如意到縣衙裏找來了來財,姐弟三人商議如何對付連良。如意道:“當初要不是姐姐相幫,我被害得差點讓姐夫從商號裏趕了出去!真是太可惡了,堅決不能便宜了他!”
“都是他多管閑事,當初要不是他為那幫窮鬼撐腰,姐夫怎會將我打出府去?這個仇我是一定要報!他不仁,也就別怪我不義!我要讓他永遠也走不出這個道江縣!”來財咬牙切齒地說道。
“那你們有啥招?可別把你姐夫給連累著兒!”柳氏有些擔心。
“放心吧!隻不過姐姐可別舍不得花錢,現在辦什麼事都是要花銀子的!”
“銀錢倒不是什麼問題,我這裏還有些體己錢,你先拿去,不夠的話再給我言聲!”來財說完,便和姐姐、哥哥告辭轉回縣衙。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