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連忠便跟隨柳來財一塊兒到縣衙裏,將昔日之事給張縣令述說一番,並送上了五百兩銀票。張縣令收了連忠的銀錢,將王連忠定成大義滅親的開明縉紳,並要他配合朝廷新法的推行,近日不得外出遠門,隨傳隨道,隨時聽候縣衙的垂詢。
自此以後,每隔一段時間,來財就以打點張縣令為由,從連忠家裏拿錢,有時給縣令一些,有時自己全部裝入腰包。這樣一個無底洞,恁是王家諾大的農業,也經不起如此之折騰,經年累月,王家硬是被來財給掏空了。倒是柳來財的日子好了起來,在縣城也置下了自己的宅院房舍,在城外柳家灣又購置了200餘畝上好的田地,成了富甲一方的豪紳。可憐連忠做夢也沒想到,害他們兄弟的人正是他的小舅子柳來財。柳氏心中也是後悔不已,但又怕得罪自己兄弟,又怕自己過去的事情被丈夫知曉,也算作是自作自受。這當然是後話,在此不再多述。
話說師爺領了縣令的吩咐,回到了辦公之處,打發小衙役給自己泡上一杯濃茶,備好文房四寶,連夜起草起奏表。隻見師爺一會兒在屋內四處度步,一會兒坐在案前冥思苦想,一會兒手持湖筆疾速書寫,待到雞鳴三遍時,終於完成了任務。自己再細看一遍,感覺並無差錯,便伏在書案上迷糊一陣。
次日上午,師爺將奏表呈送給張縣令,張文生看後,感覺甚是符合自己的心思。奏表大意如下:
學生張文生扣拜恩師王介甫大人,學生之任道江縣以來,自感任重而道遠,隻日推行朝廷新法,從不敢有所懈怠。今曆時已有年餘,新法推行順利,適遇風調雨順,稻米豐盈,府庫充實,國泰民安。此皆吾皇萬歲之聖明,朝廷頒布新法之首功。全縣黎首交口稱讚,悉感皇恩浩蕩。
然道江地處偏遠,民風彪悍,雖然屢經教化,仍有頑劣之徒。今破獲王氏連良妄議朝廷新法,意圖聚眾謀反一案。案情重大,不敢自專,特報鈞相,以待聖裁。現將具體案情呈報於後:
王犯連良,男,永州道江人氏,現年一十六歲,案前係秀才功名,現已著縣教諭革去功名,著押南牢待審。王犯不守孝道,在為其父守孝期間聚眾吟誦前朝反詩,妄議朝廷新政,意圖阻礙新法推行,扇動群氓圖謀不規。今察明杭州治下幕僚高文遠,係當初王犯連良家私塾先生,現道江縣尉錢守成,此二人因反對朝廷新法而被貶,心中忌恨,遂與王犯連良勾結,時常與縣學文士楊仕仁、李秋野、裴順興、徐守常、趙鬆坡等人日夜嘯聚,商議謀反之事。現一幹人犯王連良、楊仕仁、李秋野、裴順興等人已全部招供,俱在道江南牢羈押。然錢守成值守道江縣尉,徐守常、趙鬆坡已入仕到外地,高文遠入幕杭州,此四人皆係朝廷屬吏,因屬下職微言輕,無逾地管轄之權,故四犯尚逍遙法外。望鈞相奏明聖上,著人查察,早日將其緝捕歸案。
綜上所言,王犯連良為父守孝時不務正業,與他人嘯聚墳場茅舍,擾亂亡魂清靜,有違人倫,不孝之至;又夥同縣學文士,聚眾吟誦反詩,借古諷今,實為謀反;再勾結朝廷命官,聚眾抨擊朝政,反對推行新法,實屬罪大惡極。此案現已具結完畢,特待鈞相聖裁。
張縣令看完草稿,提筆稍作改動,即令人用蠅頭小楷謄寫三份,一份留存備查;一份報送州府說明案情;一封裝信封加火漆封口,派人火速送往京城王安石王相爺府第。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