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男人最幸福(生活保健叢書)04(1 / 2)

第一章做會說話的男人 打圓場也有學問

人與人之間有時難免產生一種隔閡或交際阻礙,這時就需要故意設置一個“第三者”,即消除阻礙的中介。

人間需要“和事老”。充當這個角色的,是一些機智和超出常人口才的人。有時候,雙方陷入僵局,顧及臉麵,誰也不願做個姿態,給對方一個台階。這時“和事老”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和事老”最高超的功夫,就是打圓場。

所謂“打圓場”,是指交際雙方爭吵或處於尷尬境地時,由“和事老”出麵站在第三者角度進行調解。

慈禧太後愛看京戲,高興時常賞賜藝人東西。一次,她看完楊小樓的戲後,把他召到眼前,指著滿桌子的糕點說:“這些賜給你,帶回去吧!”

楊小樓叩頭謝恩,但他不想要糕點,於是便壯著膽子說:“叩謝老佛爺,這些尊貴之物,小民不敢領受,請另外恩賜點……”

“要什麼?”慈禧心情不錯,並未發怒。

楊小樓又叩頭說:“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個字給小民?”

慈禧聽了,一時高興,便讓太監捧來筆墨紙硯,舉筆一揮,就寫了一個“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爺,看了慈禧寫的字,悄悄地說:“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楊小樓一看心想:這字寫錯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議論,弄不好還有犯上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後一怒就會要了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慈禧太後也覺得不好意思,既不想讓楊小樓拿去錯字,又不好意思再要過來。

旁邊的李蓮英腦子一動,笑嗬嗬地說:“老佛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楊小樓一聽,腦筋轉過彎來,連忙叩首,說道:“老佛爺福多,這萬人之上之福,奴才怎麼敢領呢!”慈禧太後正為下不下台而發愁,聽他這麼一說,急忙順水推舟,笑著說:“好吧,隔天再賞賜你吧。”就這樣,李蓮英使二人擺脫了窘境。

李蓮英打圓場的功夫堪稱一流,既消除了雙方的尷尬,又讓當事雙方都對他心存感激。

凡事都有訣竅,打圓場也有打圓場的學問。歸納起來,打圓場的學問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說明實情,引導自省

當雙方為某件小事爭論不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糾纏不休時,“和事老”無論對哪一方進行褒貶過分的表態,都猶如火上澆油,甚至會引火燒身,不利於爭端的平息。因此,“和事老”此時隻能比較客觀地將事情的真相說清楚,而不加任何評論,讓雙方消除誤會,從事實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引導他們各自作自我批評,使矛盾得到解決,達到團結的目的。

2.岔開話題,轉移注意力

如果是非原則性的爭論,雙方各執己見,而這場爭論又沒有必要繼續下去,那麼作為“和事老”又該如何打圓場呢?如果力陳己見,理論一番,恐怕不會奏效。這時,不妨岔開話題,轉移爭論雙方的注意力。

3.歸納精華,公正評價

假如爭論的問題有較大的異議而雙方又都有偏頗,眼看觀點越來越接近,但出於自尊心,雙方都不肯服輸,那麼“和事老”應考慮雙方的麵子,將雙方見解的精華歸納起來,也將雙方的糟粕整理出來,作出公正的評論,闡述較為全麵的雙方都能接受的意見。這樣,就把爭論引導到理論的探討、觀點的統一上來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為,所謂“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樣亂批一氣不利於解決問題,是不可取的。

4.調虎離山,暫息戰火

有的爭論,發展下去就成了爭吵,甚至大動幹戈,如果雙方火氣正旺,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和事老”即可當機立斷,借口有什麼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電),把其中一人支開,讓他們暫時分開,等他們火氣消了,頭腦冷靜下來了,爭端也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