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男人最幸福(生活保健叢書)04(2 / 2)

其實,“和事老”還有一層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在平息事端之後,不居功,不自傲,不盛氣淩人。他可以把事情做得渾然無跡,並且是“人情做到底,送佛到西天”,把麵子還給別人。

當然,打圓場的方法還有很多,關鍵在於你的隨機應變和臨場發揮能力,這既是要求你對口才和智慧的綜合運用,也是會做人的一種表現。打圓場,互不得罪是一條重要原則,隻有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才能得人心。

彈性語言解決關鍵問題

有這樣一個善於閃躲質問的人,他回避問題的本領簡直讓人叫絕。例如,如果有人問他:“你可曾讀過《堂吉訶德》?”他會回答:“最近不曾。”其實他根本沒讀過,然而誰會殺風景地去破壞融洽的談話氣氛呢?

還有一次,有人問他可曾讀過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他回答:“英文本沒讀過。”旁人不禁肅然起敬。他這句百分之百的真話會讓人產生兩種誤解:他讀過這詩篇,他精通14世紀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學純粹主義者,不屑讀翻譯本。真高明。

毫無疑問,這個人是個說話高手,他正是利用了彈性語言的妙處為自己成功化解了對方的疑問。

在生活中還常常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正麵回答別人的問題不行,反麵回答對己也不利,不回答根本就做不到。麵對這種讓人頗傷腦筋的問題,最佳的辦法便是采取迂回的戰術,讓語言保持適當的彈性,使別人的問題有如打在海綿上一樣。這是一種高超的說話技巧,有心之人可以嚐試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吃得不衛生,便極可能生病,這叫做“病從口入”。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個人如果說話不注意分寸,不懂技巧,便極有可能得罪別人而遭殃,這就叫做“禍從口出”。想要避免“禍從口出”並不難,關鍵還在於讓語言保持一定的彈性。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百獸之王的獅子想吃其他獸類,但得有借口。於是張開大口讓百獸聞自己的嘴巴是香還是臭。首先是狗熊,它聞後如實地說:“有股肉的腥臭味。”

獅子怒道:“你不尊重我,留你何用!”將它吃掉了。

第二天,輪到猴子來聞。鑒於頭天狗熊的教訓,它乖巧地說:“喲,好一股肉的清香味啊!”

獅子又怒道:“你溜須拍馬,留你何用!”又將它吃掉了。

第三天,輪到兔子來聞。它知道,說臭要被吃掉,說香也要被吃掉,於是它湊到獅子嘴邊,故意聞得十分認真,但卻老不開口說話。

獅子急了,催它快說。

它便說道:“報告大王,我昨晚受了風寒,感冒鼻塞,聞了這麼久,實在聞不出是臭還是香。等我好了,鼻子通了,再來聞吧。”獅子無奈,隻好放了它。

兔子在這裏巧妙地回避了獅子所提出的問題,而用“無可奉告”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走“第三條”道路的方法,實在是它求得生存機會的唯一出路。

另外,當你想指出別人某些缺點的時候,最好也不要直接說出來,而要避開問題的關鍵,換一種方式來表達。

巧妙回避不宜直言的問題,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你可以采用類比的方式,借助事實說話,也可以含糊其辭,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於把話說得太實、太死的時候,利用“模糊”語言讓你表達的意思更有“彈性”。這樣就會讓別人的問題有如打在海綿上一樣,瞬間失去衝擊力。這種說話的技巧如若合理運用,便能化解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和尷尬,也能將即將到來的禍端化解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