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打一場有準備的仗(1)(2 / 3)

3.有利於更經濟地進行管理

由於計劃工作強調了經營的效率和一貫性,使得組織經營活動的費用降至最低限度。計劃工作能細致地組織經營活動,是有效地、經濟地組織經營管理活動的工具。

4.有利於控製

計劃和控製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未經計劃的活動是無法控製的。控製活動就是通過糾正脫離計劃的偏差來使活動保持既定的方向。計劃是控製的標準,是控製的基礎。

因此,計劃工作是一個指導性、科學性和預見性很強的管理活動,同時也是一項複雜而又困難的工作。

計劃工作的步驟

計劃職能是管理的最基本職能。由於管理的環境是動態的環境,管理活動是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計劃是作為行動之前的安排,因此計劃工作應是一種連續不斷的循環。任何計劃工作的步驟都是相近的,依次包括以下內容:

1.估量機會

估量機會是在實際的計劃工作開始之前就著手進行,是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機會加以估計,並在清楚全麵地了解這些機會的基礎上,進行初步地探討。嚴格地講,估量機會不是計劃工作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是計劃工作的真正起點,在估量機會的基礎上,確定可行性目標。

2.確定目標

計劃工作的第一步是在估量機會的基礎上為組織及其所屬的下級單位確定計劃工作的目標,即組織在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效果。

確定目標通常應包括:指導資源最合理的分配;充分發揮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潛力;達到經營活動的最佳效果;促進組織內部團結成一體,對外享有良好的聲譽。

組織目標的製定,必須考慮滿足並保證國家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社會動向、用戶要求,以滿足社會需要;考慮並體現出本組織長期計劃的要求;掌握本組織上年度目標達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3.確定前提

計劃工作的第二步是確定前提,並加以宣傳。前提是指計劃工作的假定條件,即執行計劃時的預期環境。預期環境是靠預測得來的,預測的範圍應盡量廣泛。計劃前提的確定應該選擇那些對計劃工作具有關鍵性的、有戰略意義的、對計劃執行情況最有影響的因素。

4.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

一個計劃往往同時有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要將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數量逐步減少,對一些最有希望的方案進行分析。

是不是有些戰略、決策的味道在裏麵呢?事實上,每一個重大的戰略與決策說到底無非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計劃構成,而它們本身也可以算作一個大的計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俗話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時時占領先機,對於競爭對手的情況不了解是絕對不行的。一味的閉門造車,隻能使自己陷入井底之蛙的困境。在《大宅門》中,白景琦用於了解競爭對手的方式和渠道有著他那個時代的特色,金錢加上威逼,最終也成功查出了出賣藥鋪的人。

但是作為信息時代的管理者,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對競爭對手的調查策劃,在平時就做好對行業排名靠前企業動態信息的長期跟蹤積累。具體說來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要明確勾畫出各個跟蹤對象的業務管理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對其動態信息進行有效的歸類管理。

其次,信息收集既要包括典型“硬信息”的收集,還需“軟信息”的收集,在同行業競爭中,這些“軟信息”與“硬信息”同樣重要,雖然“軟信息”的量可能比“硬信息”少得多。

第三,還需要收集企業行為和市場表現的有關資料。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經營特點,並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影響著企業的政策形成(從我們調研者的角度看,這些經營特點有時對企業有利,有時則對企業不利,不能一概而論)。

第四,在多數工作中,在收集信息時,需要考慮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資料分析,如果不能進行分析,一個滿是信息的數據庫也沒有用:原始信息本身是沒有多少價值可言,唯有處理這些原始信息的能力才會產生價值。

第五,競爭對手信息來源有多種途徑,常用的信息渠道包括:政府統計、銀行、投資銀行、專利機構、末端銷售商、供貨商、客戶、公關代理公司、廣告代理公司、研討會、業界專家、專業協會、學會、證券商、行業監察機構、管理機構、執法機構、專業調查公司、機構、企業年報以及企業本身。需要指出的是應慎用行業分析文章、行業年度報告;至於在商業雜誌、報紙等媒體上發表的企業公關性文章則往往誇大其詞,目的是提升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企業形象。另外,對於相對不夠成熟的行業來說,統計資料的可靠性較差。所以,需要仔細考察信息的來源,並從中發現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