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職責 加強自身執行力
不達目的不罷休
1. 領導來決策
有的員工會抱怨: “還是當領導舒服,隻用發號施令,什麼事都不用幹。”
其實,說這話的員工沒有動腦筋想一想,領導的工作就是發號施令嗎?其實,領導要對企業的整體運營進行把握,要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定位,他們的責任和壓力不會比員工少。小戴是我在珠海講課時認識的一個企業幹部,他講了影響自身成長的一段經曆。
以前,小戴在港資企業打工時,對領導的決策頗有微詞,很多問題自己解決不了,又對領導的指令不太在乎,就被公司辭退了。後來小戴進了一家台資企業,沒想到台資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更嚴,小戴不知道改變自己,沒多久又被炒了魷魚。後來他進了一家民營企業,吸取了以前的教訓,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才得以穩定下來。
從小戴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解決問題的時候,領導掌握著決策權,員工要配合領導的決策,將決策落到實處。不要對領導的決策毫不在意,自認為能夠擺平一切事情。
2. 解決靠個人
領導決策的事情,最後落實還是靠個人。隻有把答案落到實處,才算真正解決了問題,才能真正為領導排憂解難。如果答案隻是停留在方案上,那麼,這樣的答案毫無意義。落實答案的過程,也是考驗員工執行力的過程。
在一次聊天中,一位姓潘的香港老板問我如何解決執行力的問題,他的公司規模很大,但和很多公司一樣,在執行力方麵出了不少問題。
潘老板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公司電子部的主管在遇到問題時,也能找到答案,但讓人頭疼的是,他的答案就是不能落實到位,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
可以說,一個不能落實的答案,是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要想真正地解決問題,就要解決執行力問題。潘老板問我:“劉老師,如何提升員工執行力呢?”我告訴他:“提升執行力需要完成六大步。
“第一,確定目標。這裏的目標指的就是答案中所要達到的目的。
“第二,製訂實施計劃。其中包含責任人、計劃完成的時間、相應的獎懲等。
“第三,責任落實到個人。每個環節的相關責任人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環節的相關人員要負責。
“第四,定期檢查。確定檢查時間和檢查人員。
“第五,建立激勵機製。問題解決後,要給予相關人員適當獎勵,對作出突出貢獻者要給予通報表揚。
“第六,改進。讓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與團隊分享成功經驗,如有需要,可製訂新的改進計劃。”
潘老板對我說的“加強執行力六大步”非常讚賞,並說要督導他們公司電子部主管按步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