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營養,不是毒藥
問題是機會,不是麻煩
問題是發展,不是後退
問題是動力,不是阻力
你想在職場中得到進步,就要學會用和一般人不同的眼光看問題,要學會化被動為主動。不要認為問題是麻煩和障礙,如果問題處理得好,就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你學會了處理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問題也就成了促進你進步的階梯。
1. 問題是營養,不是毒藥
如果你把問題看做促進成長的營養品,它就一定會為你輸送源源不斷的營養成分;如果你把問題看做毒藥,它一定會製約你的成長。
幾個月前,我忽然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來電,原來是多年前在某台資企業認識的一個熟人。這個熟人姓陳,15年前和我同在那家台資企業當部門主管。此君是典型的“抱怨型”主管,遇到問題時更多的是抱怨,而不是想著如何解決問題。直到給我打電話時,他仍在一家企業做部門主管———而且這個企業比原來的台資企業規模還小。而我認識的另一個彭姓朋友,當年是那位陳主管的副手,時隔多年,當再次見到姓彭的朋友時,他已經成為一家企業的總經理。兩個人的反差真是太大了。
在企業工作,沒有永久的部屬或上級。自己工作不努力,今天是領導,明天就有可能是別人的下屬。
我對他們兩個人驚人的變化產生了興趣,開始分析他們發生不同變化的原因。結果發現,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對待問題的態度。彭先生把問題當做鍛煉意誌的磨刀石、職業成長的營養品。當初他在陳主管手下做事時,因為陳主管對待問題一直很消極,常將問題丟給他去處理。而每次接到陳主管交代的任務,彭先生都認真對待,從不敷衍了事。久而久之,那些複雜、棘手的問題,不經意間成了鍛煉他能力和意誌的磨刀石,成了滋養他成長的營養品。
其實,問題究竟是營養還是毒藥?關鍵看你對問題所持有的態度。對心態積極的員工來說,問題是促進自己成長的營養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在他們看來,任何棘手的問題都是有辦法解決的,所以他們能積極麵對,不回避、不逃避,不把問題推給領導和同事。而心態消極的員工,他們談問題色變,不敢麵對問題,把問題當成毒藥。一個原本小小的問題,他們也會放大其困難度,從而誇大逃避的借口,弱化解決的信心。
當我問彭先生是如何看待問題的時候,彭先生笑了笑:
“問題像彈簧,你怯它就強。每個人的工作中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你如果把問題看做來打敗你的,你可能就被它打敗了;你如果把問題看做來幫助你成長的,你會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和思考,從而汲取了營養,讓自己不斷地成長壯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總是會找到無窮的樂趣。”
彭先生說得太好了,他對待問題的態度給了我們以下三個啟示。
第一,在處理問題時敗下陣來的員工,不是被問題打敗,而是被自己的態度和意誌打敗。
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長誌。意誌不堅定的員工,盡管時常把解決問題掛在嘴上,但一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們就繳械投降。對意誌堅定的員工來說,不管遇到的問題多棘手,他們解決問題的意誌都不會動搖。
第二,解決問題能讓你變得足智多謀。
人的頭腦是越用越靈活的。在解決問題時,要了解的信息很多,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所以說,解決問題會讓人變得聰明起來。一個員工在工作中解決的問題越多,就越善於解決問題。
第三,在解決問題中收獲樂趣。
彭先生這種變壓力為動力,寓快樂於工作的心態很值得我們學習。能從工作中尋找樂趣的員工是優秀的員工,擁有這樣心態的人,能忘記工作中的疲勞,激發無限靈感,從而達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彭先生從問題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最終讓自己成長、發展,並遠遠超越了他以前的上司,成為某企業的總經理。而那位“抱怨型”主管陳先生,由於他把問題看成了負擔、毒藥,經曆15 年的漫長歲月,反而是“今不如昔”了。可見把問題當毒藥的心態,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我把彭先生在一個企業當總經理的消息告訴陳先生時,陳先生大發感慨,後悔自己的工作態度太消沉,以致影響到職場進步,使整個人生黯然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