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走出一個誤區: 問題就是麻煩和障礙(2 / 3)

2. 問題是機會,不是麻煩

日常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麵對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平庸的員工最本能的反應就是:真倒黴,遇到麻煩了,什麼時候才能解決好呀!對好員工來說,他們不是把遇到的問題當做麻煩,而是當做一種“福音”,當做鍛煉自己的絕好機會。

被譽為“發明大王”的世界級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生涯中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遇到過成千上萬次的問題。

如果說他把問題看做麻煩事,不去麵對,他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常人不同的是,愛迪生能積極麵對問題,每次遇到問題,他都嚐試各種方法去解決,一次解決不了,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把問題解決了。正是由於他麵對問題的無畏和執著,才有了他後來的成功。

在愛迪生的一千多種發明裏麵,發明電燈是最讓人們稱道的一件事情。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故事。

在當時,人們的照明條件亟待改進。英國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曾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但是這種電燈有很多缺點:一是光線刺眼,二是耗電量大,三是使用壽命短。在這種情況下,愛迪生就下決心要發明一種讓千家萬戶都用得起、用得上的電燈。於是,他開始試驗哪種材料更適合做燈絲,他前後試驗1600 多次,光是試驗用的材料就多達700 種,但結果都不理想。

愛迪生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讓很多專家認為他的“電燈夢”一定破滅了。一些記者也在媒體上起哄說:“愛迪生的理想已經成為泡影。”

麵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既沒有氣餒,更沒有停滯不前。他向別人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要用更多的努力證明我的試驗是有價值的。”愛迪生一邊給自己打氣,讓自己樹立信心,一邊繼續他的實驗。

其實,愛迪生每一次的試驗失敗,都讓他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每一次失敗,都讓他向成功更近了一步。在經過1600 多次的失敗後,他終於找到了用碳絲做燈絲,並可一次性燃亮45 個小時。

但這還不是愛迪生的最終目標,他在繼續尋找能讓燈泡點亮更長時間的材料。又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讓他找到了做燈絲的理想材料———竹絲。這種材料可以讓燈絲燃亮1200 個小時。這讓他的發明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呢?

第一,培養自己的韌性。

任何人的工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就害怕麻煩,就會滋生出恐懼的心理和逃避的心態,就會向問題舉手投降。在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時刻,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執著精神,韌性比靈性更重要。

第二,遇到問題時,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

一個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常常會感受到領導的輕視和同事的譏諷。平庸的員工,常常會在這時候退卻。

而優秀的員工,會淡化別人的冷嘲熱諷,積極地進行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勵,讓自己堅持下去。

第三,不要有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要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

如果愛迪生在取得第一次成功時就終止試驗的話,電燈的使用壽命就不能從45 個小時提高到1200 個小時了。那他發明的電燈就遠沒有現在的意義重大了。

對平庸員工來說,要麼是怕問題,要麼是能解決一個問題就沾沾自喜,覺得像是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而對優秀員工而言,他們職場生涯的最高境界已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轉變為學習、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3. 問題是發展,不是後退

也許有人會問:“工作中出問題是麻煩的事情,應該是阻礙發展的,怎麼反而說‘問題是發展,不是倒退’呢?”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不論是對單位還是個人來說,出現問題都要解決,解決問題要投入人力、物力,從表麵來看確實是件麻煩的事兒,但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不出問題的企業?答案是:沒有!

既然任何企業都會出問題,那麼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這才是企業的明智之舉。

就拿中國的知名企業海爾來說,張瑞敏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海爾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可以說,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我們看海爾是怎樣在解決問題中讓自己得到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