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提升能力的必要條件
能力是什麼?其實就是工作的技能、職業化的技能,或者說是基本功。員工能力的強弱,對解決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崔永元采訪趙本山和他的高徒們。在節目中,本山老師說起他對愛徒小沈陽的一點擔心。他說:
“他(小沈陽)是突然火的,這種突然火是坐火箭似的火,嗖地發到天上去,落地就很難。要解決他落地的問題……”
因為小沈陽原本隻是一個普通的二人轉演員,憑著2009 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與本山老師搭檔演的小品《不差錢》,一夜紅遍大江南北,所以本山老師覺得他的能力(演藝功底)不牢固,還需要提升。
有的員工因為某些因素一下子升到一個高的職位(或者是聘請的空降人員),而他的綜合能力不夠,還需要在工作中磨煉。這就存在一個“落地難”的問題。要解決“落地難”的問題,就需要練好基本功,也就是要把綜合能力提升到一個高度。
在說起自己時,本山老師說:“我擱東北都火了八年才上中央台。”很顯然,本山老師的能力早已爐火純青了,而他的愛徒小沈陽雖然火了,但演藝的綜合能力還讓他這個當老師的擔心。
其實,本山老師對愛徒小沈陽的擔心,就好像單位裏領導對那些“坐火箭”上來的員工(或者是聘請的空降人員)的擔心一樣。這種擔心是一種關心,是一種嗬護。如果員工體諒不到領導的良苦用心,就會在心裏產生抱怨,從而影響自身能力的提升。
除了在演藝方麵對愛徒嚴格要求外,本山老師在品德修養方麵也對小沈陽要求很嚴(對演員來說,藝德是另一種能力修煉)。一次,他們師徒倆在外麵吃飯,有位男士直奔本山老師要求合影,被小沈陽擋了駕,結果本山老師把小沈陽狠狠地教育了一頓。其實本山老師知道愛徒是為他好,但他覺得當明星就不能怕麻煩,觀眾的要求隻要不過分,就要滿足。本山老師讓小沈陽去給那個被趕走的人敬酒賠禮,小沈陽聽從師傅的話,很誠懇地向那人道歉,兩個人還擁抱起來。這讓小沈陽在藝德修養方麵又得到提升,本山老師為愛徒感到高興。
對個人來說,外因是提升的條件,內因是提升的基礎。
員工能力的提升,既要接受外因的鞭策,更需要內因的自我驅使。如果隻依靠外因督導的話,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我們來看小沈陽是怎樣做的。小沈陽聽從恩師的教導,一邊辛苦演出、勤奮練功,一邊保持低調,盡量克服自己作為一個名人的傲氣。這樣做既讓自己得到進步,同時進一步得到本山老師的器重。
從本山老師培養愛徒小沈陽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啟示。
第一,職務和名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因素,隻有高水準的能力才是做好工作的基礎。
第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辛勤鍛煉和正確方法指導下獲得的。
再看一個案例。
前不久,一個聽過我課的企業老板打電話給我,原來是他們企業準備擴大規模。想擴大規模,首先要解決管理人員的問題,是外招還是內部提升,老板拿不定主意。因為他連續聽了幾次我講的課,比較認可我的觀點,所以就向我谘詢。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小國家,經常受鄰國的欺負,國王想結束這種局麵,就請大臣商量,準備采用高薪聘請的方式,從鄰國挖一些人才過來,好讓國家繁榮富強。大臣們也都同意國王的提議。結果一個謀士提出不同見解:“從鄰國挖過來的人才,其實在成名之前也都在市井之中。他們現在已經有了知名度,身價自然很高,把他們挖過來也很難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