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1 / 2)

劉備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不應該膚淺的看故事中的人物怎麼評價他。重點應該看作者給劉備安排了些什麼。

劉備拋妻棄子不用多說。張飛被呂布奪了徐州時,拋妻一次;魯南一敗時,又拋妻一次;當陽時,又拋妻一次,這次還把自己的孩子往地上摔。在古代,妻妾孩子的地位很低,劉備這些事現在看來很不善,但在作者眼中未必如此。不能以現在的觀點,推測作者本意。

整部小說中人美好的品質,仁義忠孝為先,然後便是才略勇武。

劉備胸無大誌,第一章裏已經闡述過。

劉備首先是個愛才之人。與關張結拜,收趙雲,三拜諸葛,收龐統,後又收複馬超。其實劉備還想收複一人,就是呂布。當初呂布來投劉備時,劉備假惺惺要讓徐州給呂布。其實,是想做個樣子,讓呂布感激他,把呂布留在身邊使用。如果,劉備真想把徐州讓給呂布。那麼呂布就是主,劉備是賓,呂布讓劉備走,劉備就要走。結果在呂布得了整個徐州後,劉備與曹操一起攻打呂布。

劉備是個沒有信義的人。在漢獻帝給董國舅衣帶詔時,劉備與董國舅等人約定共同滅曹。結果,劉備怕被曹操發現,自己就跑掉。這點還不如曹操,曹操在刺殺董卓時,與王允約好,便去做了。曹操還是有些信義的。在呂布被曹操擒住之後,呂布向劉備求情,劉備點頭答應,最後向曹操進言殺了呂布。劉備借荊州的事就更不用說了,幾次三番以各種借口誆騙魯肅。

劉備對兄弟如何?第一章裏已經講過,關張對劉備決策不滿。在徐州時,劉備便讓關羽守下邳,張飛守徐州,以此壓製二人。後來尋來諸葛亮壓製二人。入川之後,就再也沒用與關羽再見麵。在呂蒙襲取荊州後,劉備得知關羽尋求的援兵未到,竟然說了一句:“如此,二弟休矣!”這就如同,見到一個人暈倒,直接叫靈車,而不是叫救護車來。正常情況下,應該即可派兵救援。在荊州失守前,關羽還曾說過:“我主待我如兄弟!”這句話,不僅聽起來見外,而且不合乎邏輯。劉關張先結拜,後起兵謀大事。也就是先是兄弟,後為君臣。關羽說這句話時,劉關二人的感情已經很單薄了,隻是在強調君臣關係了。

劉備很虛偽。劉備三讓徐州,最後還是領了徐州牧。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三讓,就是曹丕三讓漢獻帝的禪位。曹丕真想當皇帝,三讓是虛的,劉備三次讓徐州是不是真的?如果,劉備真不想當徐州牧。曹操退兵後,自己回去便是,曹兵再來時,再領兵解救就可以。幹嘛要屯兵小沛。劉備知道自己可以白撿徐州,所以沒有走。攜民渡江時,劉備要為民投江而死。這個場景跟後來的司馬昭被困山頂之時,司馬昭要為眾將士跳崖而死是多麼的相像。在周瑜使美人計,讓劉備取孫仁時。劉備總是推托,卻總不下決斷。等到孫乾、諸葛亮等人再三相勸之後,才像是勉為其難的去了東吳。結果,差點就不想回來了。攻取西川時,劉備總是以同宗兄弟不忍圖之為借口,還是在謀臣勸說下入川。給眾人假象——劉備是好人,要做壞事的是他的手下。在其駐地,得了民心後,劉備又找借口——劉璋沒給夠軍士和軍糧,然後攻打成都。別人的東西,一點不給也是合理。這個借口太粗糙。劉備自己做了好人,壞名聲都丟給了自己的手下,劉備對手下也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