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蓮花的生長習性及物候期

2.1金蓮花的生長習性

金蓮花分布於河北、山西及內蒙古南部的燕山、壩上、太行山、呂梁山等海拔1000m以上的高寒山區,生於山地草坡或疏林下、沼澤的塔頭上、草甸及林間草地,植物伴生主要有地榆、糙蘇、毛茛、黃芪、柴胡、華北烏頭、野罌粟、銀蓮花、蒲公英、石竹、鈴蘭等。金蓮花根係淺,怕幹旱,忌水澇,喜冷涼陰濕氣候,較耐寒,耐陰,忌高溫。低海拔的北京平原地區引種,夏季高溫多雨易爛根死亡,必須搭棚遮蔭和林下栽種。

2.2金蓮花的物候期

在北京地區,通過低溫處理打破休眠的種子,當田間5cm地溫5℃以上即可緩慢發芽,出苗後生長緩慢,至5月下旬株高僅2.5cm,具2~3片真葉。6月份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平均氣溫在20℃左右,5cm地溫在15℃以上,最高氣溫在25℃~30℃時生長迅速,到7月份株高可達10cm左右,葉片數達6片,8月下旬以後溫度下降生長也逐漸變慢,9月下旬以後下部葉開始枯黃至11月下旬進入休眠期。二年生植株於4月上旬返青後生長較快,4月底至5月初,株高已達25cm左右,葉片5片左右,此時已開始抽苔和孕蕾。二年生植株有60%~65%植株進入生殖生長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開花期,開花後即進入結果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種子成熟期。開花至果熟期大約需要30天,種子成熟後花莖開始枯萎,至9月上旬莖基本枯萎,隻留下5~8片基生葉,9月下旬以後葉片逐漸發黑死亡,下部基生葉也逐漸枯黃,至11月中旬進入枯萎越冬期。第三年3月下旬為返青期,其返青率達100%,即在北京平原地區相對暖和的氣候條件下(1月份5cm地溫在-2.0℃~-6.5℃)金蓮花可安全越冬。在主要自然分布地塞罕壩機械林場,野生金蓮花出苗時間為5月上旬。6月上中旬為開花盛期。平均幹花重約0.21g;落花時間在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種子陸續成熟。

3.金蓮花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目前,需要對金蓮花野生資源采取保護措施,如設立禁止采摘區域,加強撫育補植及圍欄養護,但隻有通過人工栽培才能避免過度依賴野生資源,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原料緊缺問題。

因此,我們進行了金蓮花的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3.1金蓮花的種子處理方法

金蓮花種子需通過低溫才能打破休眠。新采收的種子在5℃~6℃低溫下砂藏75天,胚率達47%左右即可發芽;種子通過低溫的時間,隨低溫處理前貯藏時間的長短而不同。金蓮花種子室溫幹藏6~9個月後再經1個月集中低溫處理,即可打破休眠並發芽,為最佳方法。原產地可在上凍以後用種子1份,雪3~5份,將種子拌勻,放入種子坑內進行冷凍保存。種子處理時間在播種前60天至90天均可。

3.2 金蓮花的育苗、移栽及田間管理技術

3.2.1苗期管理

通過低溫打破休眠的種子一般在3月中旬播種,3月底開始出苗,出苗期間需經常澆水保持畦麵濕潤以利出苗,4月上旬幼苗基本出齊,當苗出現1~2片真葉時逐漸揭去覆蓋的稻草練苗,還需常澆水保濕。要注意對地下害蟲,尤其是螻蛄和蠐螬的防治。

3.2.2移栽方法與時期

育苗於當年7月中旬苗高6~10cm,有真葉5~6片時即可移栽,但此期正遇夏季炎熱天氣,移栽後如不及時澆水或蔽蔭其成活率不高,夏季移栽一定要選陰雨天,栽植後幹旱要及時澆水。按行株距20×10~15cm移栽於竹簾下,作一般管理。7月份移栽成活率不高。如能經常澆水,可達80%以上,但第二年早春3月下旬移栽的成活率在98%以上,即移栽期應於早春未出苗前移栽較好,不宜在育苗當年高溫高濕的夏秋季移栽。

3.3金蓮花種質資源收集及有效成分分析

已經收集了北京霧靈山、山西龐泉溝、河北南坨、河北圍場塞罕壩等地的種質資源,並進行生物學性狀觀察及有效成分分析及電泳圖譜。

3.3.1不同來源的金蓮花的生長狀況

以霧靈山的花期最早,5月上旬就開始開花,果熟期也早,約比龐泉溝和圍場的金蓮花提早近半個月,其開花數最多,產量也最高,單株平均花鮮重為5.05g;其次為龐泉溝,產量最低的是圍場金蓮花,花鮮重隻有2.71g,但它的折幹率最高為4.3∶1。

3.3.2不同來源及生長時間

有效成分含量從金蓮花總黃酮含量分析結果看出,北京引種的金蓮花總黃酮含量比原產地野生金蓮花含量高,如圍場野生的含量為6.4%,家栽的為7.42%~7.70%。不同種源的以龐泉溝的含量高;二年生和三年生的差異不顯著。結果。通過三年的引種試驗觀察,金蓮花能夠忍受夏季35℃~38℃高溫。證明金蓮花在北京平原地區栽培能正常生長、開花和結果,產量較高,每畝可產幹花30kg,藥效成分總黃酮含量比原產地野生的高,可以在華北地區通過人工規範化栽培,既可以提供質量穩定的原料,又能避免過度依賴野生資源而達到保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