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色譜條件柱:ZORBAX SB-C18(4.6×250mm,5-Micro);柱溫:30℃;檢測波長:203nm;分析時間:70min;流速:1.0ml/min;進樣量: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20μl;理論板數以人參皂苷Re計算應不低於200000。
2.2內標選擇與配製對照品選擇:黃芪甲苷對照品吸收較弱,且樣品中其對應峰很低,不便於分析;人參皂苷Re在此分析條件下與黃芪中其它成分可較好分離,因此選作內標,圖1為加有內標人參皂苷Re的藥材樣品圖,圖2為人參皂苷Re的圖譜,圖3為未加內標的藥材樣品圖。對照品配製:精密稱取人參皂苷Re對照品2mg,置於5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3供試品的製備
取藥材粗粉2g,加甲醇50ml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並甲醇液,回收甲醇,殘渣加熱水10ml溶解,用等量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5次,合並正丁醇液,用等量氨試液洗滌一次,棄氨試液,正丁醇液水浴蒸幹,殘渣加60%乙腈溶解至5ml,離心,過濾,取濾液1ml,加內標(人參皂苷Re 0.4mg/ml)1ml,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
2.4流動相的選擇
經試驗比較,以乙腈∶水為流動相,梯度洗脫能較好地使樣品中各色譜峰分離且出峰最多;分析時間60分鍾,樣品2小時圖譜顯示,60分鍾後無特征峰出現。2.5 方法學考察(1)穩定性試驗: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於0、2、4、8、24小時檢測,其相對保留時間穩定,主要共有峰相對峰麵積RSD為1.45%。結果表明:供試品溶液穩定性較好。(2)精密度試驗:取同一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5次,其主要共有峰相對峰麵積RSD為1.13%,符合規定。(3)重現性試驗:取同一批號供試品5份,分別處理測定,主要共有峰相對峰麵積RSD為0.86%,符合規定。2.6 樣品測定①測定了10批樣品。
3.結論與討論
3.1以人參皂苷Re為內標,研究標示了蒙古黃芪藥材指紋圖譜共有峰13個,相對保留時間依次為:0.037、0.059、0.130、0.794、1.027、1.047、1.093、1.125、1.421、1.441、1.456、1.491、1.616。
3.2《中國藥典》規定黃芪來源於蒙古黃芪與膜莢黃芪,本文研究了山西渾源產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指紋圖譜。膜莢黃芪的指紋譜及其與蒙古黃芪的指紋譜的特征有待進一步研究。
3.3由於黃芪皂苷類成分UV沒有特征吸收,因此本文選擇其末端吸收203nm作為檢測波長,結果表明,方法可行。3.4 蒙古黃芪在本文條件下指紋圖譜的特征為兩組7強峰:第一組4強峰相對保留時間依次為:1.027、1.047、1.093、1.125,第二組3強峰相對保留時間依次為:1.421、1.456、1.491,比較容易識別。
以成分吸收和體內分布特性為指導的中草藥藥效物質研究方法探索
石建功楊春張守仁徐瑞明楊永春司伊康。(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摘要:
目前,利用藥理模型進行活性跟蹤是從天然藥物資源中研究活性物質的有效方法,但是由於對疾病和生命過程認識水平的限製,人們對多種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疾病的病理和藥物作用的靶點了解得還不夠深入。實踐證明,中草藥(包括複方)在治療多種疑難疾病方麵具有特殊的療效。因此,利用新思路、新技術,探索研究民族傳統藥物中藥效物質的新方法,對中藥現代化研究和具有豐富傳統民族藥物資源的我國藥學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一般器官和組織病變,藥物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是能夠到達病灶部位。中草藥通常為口服給藥,隻有能夠被吸收的成分才可能到達病灶部位發揮作用。
因此,通過檢測比較血液或病灶組織提取物與藥物提取物的指紋圖譜,從中草藥中跟蹤分離,可以得到能夠吸收或到達病灶部位的藥效成分。應用以上研究思路和方法,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比較給藥大鼠的血清與當歸提取物的HPLC指紋圖譜,從用於心腦血管係統疾病的傳統中藥當歸中,分離鑒定了一個在血清和腦組織中高分布的槁本內酯類新成分,該成分在血清和腦組織中的相對含量明顯高於當歸提取物中的其它成分,藥理研究證明該成分具有顯著的抗凝血活性。在確證傳統藏藥花錨的抗肝炎活性的基礎上,通過比較給藥大鼠的血清和肝髒提取物與花錨提取物的HPLC指紋圖譜,發現花錨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在肝髒富集分布的特性,而在血清中的分布較少(可能存在首過效應)。相關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抗肝炎活性研究正在進行。
中藥物質基礎整體特征的精細表達與解析
秦海林。(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每種中藥都有其特征的化學成分和組成方式。一般講,由於特征性化學成分的結構特殊,因此多具有某方麵的生理活性,它們的整體組成往往決定了中藥的質量。本文以反映中藥的整體化學特征和中藥多組分、多靶點特點為理論依據,根據中藥化學成分的共性和特征,用植物化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建立規範化的中藥特征性總成分獲取程序,以HPLC、UV、IR、HNMR等手段表現其化學的組成和結構,實現中藥整體化學特征的精細表達。進一步開展對特征性總成分提取物化學成分的係統研究,實現各種指紋圖譜的解析。對影響植物中藥指紋圖譜重現性的因素進行了考察,並將該方法應用於幾種石斛屬和橐吾屬植物的種間鑒別,分別從石斛屬和橐吾屬植物特征性標準提取物中分得其主要特征性成分,實現了其指紋圖譜特征譜線的歸屬。結合前期研究,我們認為:(1)植物中藥指紋圖譜的重現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不同產地、不同采收季節、不同生長年限、不同飲片、不同生態環境等。由於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得不同來源的同基源植物中藥其化學組成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其指紋圖譜可以重現,也可以不重現。同基源植物同來源樣品的指紋圖譜具有很好的重現性。(2)植物中藥的指紋圖譜可用於同屬植物的種間鑒別,且具有準確、簡便等優點。進一步通過對植物中藥特征性標準提取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可歸屬其指紋圖譜的特征共振信號。
中藥飲片的炮製新工藝——全浸潤生產技術
北京華邈中藥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摘要:
中藥飲片是指中藥材經過淨製、切製或炮製,成為直接用於中醫臨床醫療或作為製備中成藥的製成品(片、段、塊、絲)。飲片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湯劑、中成藥的質量和治療效果。浸潤工藝是飲片生產的重要環節。傳統浸潤方法存在著外觀質量不穩定、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切製損耗大等問題。“全浸潤”工藝把關鍵的工藝技術、設備及質量從工業化的角度進行工程學的係統研究,采用回轉式藥材浸潤罐進行中藥飲片生產,達到“少泡多潤,藥透水盡”最佳要求,並在動態下滿足多種中藥材加壓、減壓、加熱及常壓、常溫等要求。分析浸潤的機理、藥材的軟化及影響有效成分流失的主要因素。界定了不同種類藥材“全浸潤”工藝的試驗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