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臨界萃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以超臨界流體(SF)代替常規有機溶劑對中草藥有效成分進行萃取和分離的新型技術,其原理是物質處於超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狀態時,成為單一相態(超臨界流體),在超臨界溫度條件下,改變壓力即可改變超臨界流體的極性,從而改變其溶解性。利用流體(溶劑)在臨界點附近某區域(超臨界區)內對待分離混合物中的溶質的溶解能力隨壓力和溫度的改變而在相當寬的範圍內變動的性質,利用這種SF作溶劑,可以從多種液態或固態混合物中萃取待分離組分。常用的SF為CO2,因其超臨界溫度低(31.3℃),可在常溫下操作,對大部分物質稱化學惰性,有效地防止熱敏性成分和化學不穩定性成分高溫分解和氧化;並具有易於控製、無毒、不汙染樣品,不易燃易爆,易於製成高純氣體、價廉的特性,易於安全地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與傳統的提取分離法相比,SFE最大的優點是:可在近常溫條件下提取分離不同極性、不同沸點的化合物,幾乎保留產品中全部有效成分,無有機溶液殘留,產品純度高,收率高(特別對大分子量、高沸點、熱敏性物質的提取分離尤顯優勢),節能,通過改變萃取壓力、溫度或添加適當的夾帶劑,可改變萃取劑的溶解性和選擇性。

利用SFE提取和分離中草藥成分,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並進行了廣泛研究,提出了許多中草藥的SFE工藝條件,正逐步推廣應用到生產中去。李箐等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當歸中的揮發油,選用5L HA-9508型超臨界萃取裝置,由兩個解析釜進行分離。萃取釜、解析釜Ⅰ,Ⅱ、冷卻釜溫度分別為:44℃、65℃、60℃、5℃;萃取釜和兩個解析釜的壓力為30MPa、10MPa和8MPa。得棕色油狀液體,收率為1.5%,與用水蒸汽蒸餾法的收率(0.32%)對比,提高4倍。另有李桂生等考察超臨界CO2萃取法與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當歸揮發油含量,通過比較,認為用國產5L HA121-50-06超臨界萃取裝置,采用一級分離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所得的當歸揮發油與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當歸揮發油組分及其主要組分(Z)—槁本內酯的含量基本一致,因而,兩種方法所得的當歸油的物質基礎是一致的。但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所得的當歸揮發油的收率(0.91%)比水蒸氣蒸餾法所得的當歸揮發油收率(0.48%)提高近1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當歸油主要組分槁本內酯的異構化所致。槁本內酯為一熱不穩定易氧化物質。

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過程溫度過高,為一開放係統,其過程易造成對熱不穩定及易氧化成分的破壞。超臨界CO2流體萃取過程溫度低,係統密閉,可避免對熱不穩定及 易氧化成分的破壞。因而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為提取當歸揮發油的理想方法。目前,中藥生產中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有效成分的應用不是很廣泛,所采用的超臨界萃取裝置,大多為小於1000L的單解析釜,若要進行工業化生產,設備能力和操作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中藥製劑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藥提取分離的效果,加快利用先進的提取分離技術和設備對促進產品質量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超聲波提取技術

超聲波提取技術是利用超聲波產生的強烈振動、高的加速度、強烈的空化效應、攪拌作用等,加速藥物有效成分進入溶劑,從而提高了提出率,縮短了提取時間,並且免去了高溫對提取成分的影響。應用超聲波提取技術可提取中草藥中生物堿、苷類等多種的有效成分。因此把超聲波作為提取的一種手段,在這個領域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應用超聲提取法從大黃中提取蒽醌類成分的研究表明:超聲處理10min,總提取率可達95.25%,而煎煮3h,總提取率僅為63.27%;超聲提取20 min,提取率可達99.82%;用紙層析及HPLC對兩種方法提取產物進行分析,表明超聲處理對產物結構無影響。在研究從黃連根莖中提取黃連素時,分別對超聲波處理時間、超聲波頻率及硫酸濃度等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用20kHz超聲波提取30 min與浸泡24 h提取率相同(8.12%),核磁共振波譜儀對提取產物研究說明超聲波對黃連素結構無影響。

用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從槐米中提取芸香苷與熱堿提取—酸沉澱比較,超聲法無需加熱,隻需用頻率20kHz的超聲波處理30min,提取率就可提高47.6%。超聲波用於從黃連中提取小檗堿的常規堿性浸泡工藝中,超聲提取30 min所得到的小檗堿提取率比堿性浸泡24h高50%以上。有人從槐米中提取芸香苷(蘆丁),用超聲波提取40min,其得率為22.53%,是目前大生產得率的1.7~2倍,可節約原藥材30%~40%,而用浸泡48h,其得率隻有12.23%。可見,超聲波是提取植物中苷類的一種有效方法。除上述幾種中藥提取新技術外,還有很多新技術,正逐步應用到中藥提取生產中來,如:酶工程技術、微波技術、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等,在工業生產中均有應用。目前,國內中藥生產中,對原料和工藝過程基本上還處於較低水平控製,國家已成立了中藥現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對中藥製備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采用先進的提取技術,能夠優化中藥製備工藝,提高中藥中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純度,使其在質量上達到均一、可控、穩定,從而保證和提高中藥的療效,使其成為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中藥。

止瀉顆粒提取工藝的研究

李榮。(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

提要:

根據處方各味藥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質,製定了止瀉顆粒提取工藝路線,並進一步對揮發油提取時間及水提、醇沉工藝技術條件進行了優選。

關鍵詞:揮發油提取率;正交試驗;醇溶物收率;幹膏得率;鹽酸小檗堿

止瀉顆粒是根據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方開發研製的純中藥製劑。全方由黃連、野菊花、澤瀉等多味藥組成,具有清利濕熱、止瀉的功效,用於治療濕熱瀉痢。分析處方組成,野菊花等含有大量揮發油,其餘味藥主要有效成分為水溶性成分,因此,製定了以下提取工藝路線:

(1)野菊花等含揮發油藥材蒸餾提取揮發油,藥渣加水煎煮兩次。(2)澤瀉等藥材采用水提醇沉法以達到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去除雜質,減少成品服用量。(3)黃連主要有效成分小檗堿在藥材中以鹽酸鹽形式存在,易溶於熱水,幾乎不溶於乙醇,因此考慮將其與其餘藥材用煎煮法提取。在此基礎上,對揮發油提取時間作了進一步研究,並用正交試驗法對水提條件、醇沉濃度進行了篩選。

1.揮發油提取時間的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