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的是葛小語。人家各部門,再少也有四五個人,報社多達二十幾人,唯獨青聯編製隻三人,還有一個外出留學,隻剩一個葛小語和一名幹事,要負責打掃兩間辦公室,外帶一大片公共包幹區。共青團辦公室的特點是雜,因為斷不了檔的是活動,所以各色旗幟、橫幅、獎杯、獎狀、招貼、花籃、泡沫做的徽記、搶答器,堆了足有半屋子,這些東西又都不能丟掉。翻騰打掃起來得費半天工夫。青工部青少部的活動物品也多,但人家爽快,請了一批清潔公司的人來做清潔,那專業隊伍就是不一樣,輕便鋁合金梯子一架,各式清潔劑一塗,三下五除二,二十來分鍾就把一間辦公室拾掇得像新房一樣。青聯經營不足,不敢和青工部青少部比,幹事就給下麵幾個協會打電話,說好話,好歹弄來幾個幫手,汗流浹背地打掃了半天。打掃完了,葛小語看了看說不行,還得打掃。幹事說:“咱們這辦公室都能做無菌室用了,怎麼不行。”葛小語就告訴他,人家有經驗的衛生檢查團來檢查從來不拿眼看,人家用手摸,進門後打開皮包取出白手套來戴上,沙發座底下摸一把,文件櫃背後摸一把,再拿張報紙小心地墊了凳子,站上去,踮腳在窗戶最高一扇的頁縫裏摸一把,如果白手套上沒沾灰塵,你這衛生才算是做地道了。大家聽了,都嚇得站在那裏半天不敢呼吸。幹事喘過氣來後說:“媽呀,這哪裏是檢查衛生,這比挑選宇航員也稀鬆不到哪裏去。”說歸說,做歸做,大家又抖擻精神,從裏到外把屋子翻了個個,細細地打掃了一遍。葛小語身邊沒有白手套,拿一張紙巾代替,各處摸了一遍,果真纖塵不沾,這才鬆了一口氣。剩下最後的問題就是窗戶玻璃了。窗玻璃本來已抹得能晃出人影來了,隻是有幾扇上麵沾著油漆,那油漆是不久前機關大樓翻修時落上去的,不知是什麼新型塗料,用小刀刮都刮不掉,幹事出去買來金剛砂紙來砂,砂出一片驚天動地的刺耳聲,油漆沒見消退,卻越發是閃閃爍爍地精神了。幹事氣餒地直罵娘,葛小語也沒轍,叫幹事去別的部門看看,看別的部門有什麼經驗。幹事去了,一會兒喜氣洋洋地回來,說辦法有了,還挺絕。葛小語問什麼辦法,幹事說挺簡單,把有油漆的玻璃砸破,換新的。葛小語說這怎麼行,這不是破壞嗎?幹事說這就是破壞,砸爛舊世界重建新世界。幹事沒有告訴葛小語這話是卜克說出來的,但他告訴葛小語這辦法是第一書記郭前進想出來的,郭前進說:“有那個工夫挑花繡錦,什麼源我開不了?沙漠裏也掏出一眼清泉了!”葛小語想了想,咬咬牙說:“砸!”於是幹事找出一隻硯盤,爬上桌子,當當兩下將粘有油漆的玻璃砸了,然後去外麵劃來新玻璃,買來密封膠泥,把窗玻璃安上。這一回,青聯的辦公室幹淨得就跟天堂似的,光潔鋥亮。葛小語索性叫幹事把辦公室鎖了,免得人進去帶進了灰塵。

檢查團離開之後機關宣布放假一天,讓大家補補氣養養神。那一天葛小語是在教授那裏度過的。她把自己關在衛生間待了半天,教授果然準備了大量的冰塊,用布袋裝了放在冰桶裏,但葛小語沒用,葛小語站在淋浴器下,任清涼的水注順著身子流淌而下。她在裏麵待的時間太長,以致教授做好了湯之後有些不放心地過來敲衛生間的門,問她在裏麵幹什麼,要不要幫忙。葛小語閉著雙眼,滿心安寧地享受著清水的輕輕撫摸。教授在門外問:“你說什麼?”教授仿佛聽見葛小語在裏麵說她在砸爛什麼,建立什麼。教授站了一會兒沒有得到回答,想她既然還有力氣砸爛什麼建立什麼,斷斷不會出什麼事的,就走開去找燭台去了。

上班之後,葛小語又精神煥發地投入活動主辦權的競爭中。葛小語通過主管副書記了解到她的方案在黨組中得到大多數人的賞識。黨組認為,葛小語的方案雖說主體不是大多數青年職工,但它對企業的療效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同時它與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不謀而合,搞得好,其意義將會深遠得多。但也有不同意見,不同意見主要是該活動的工作難度極大,可行性到底有多少把握,這一點沒有底,還有一種意見是考察團的促進作用不可能涉及全市各企業,對大多數青年職工來說,它不可能產生直接效果。但不管怎麼樣,黨組一致認為葛小語的方案起點高,對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領悟力強,且有氣魄。

葛小語知道這些情況之後並沒有讓自己的欣喜在臉上表露出來,她就像全然不知似的。她在三天之內聯絡了幾個在本市投資的港台籍青年委員,從他們那裏討到了底,再去市政研室,從那裏拿到一批有生產實力但沒資金沒項目的困難企業的名單,從中篩選出一批企業領導者年輕化知識化的,分別找他們談了自己方案的想法。那些年輕的廠長經理們先聽說葛小語是青聯的,都愛答不理的,以為她是去拉讚助,後來明白了葛小語的意圖,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又是請吃飯又是請女子桑拿,拿她當老佛爺似的供起來。有一個發動機廠的廠長更絕,問到葛小語尚未成家,就打發一個氣質和談吐都不凡的英俊男青年天天來青聯找葛小語,今天送張音樂票,明天約去度假村。那男青年自稱是廠長助理,可廠裏的情況卻一問三不知。後來兩個人熟了,葛小語一再追問,男青年才告訴葛小語,他不是發動機廠的人,他是話劇團的演員,發動機廠用高薪聘他來搞公關,目的是從葛小語這裏拿到境外投資和項目。葛小語說: “我說你怎麼看著眼熟,我看過你演的一部片子,叫什麼來著,你演一個叛徒。”男青年就說:“那不是我的代表作品,我還演過很多正麵人物。”葛小語說:“行,找機會看看。”

葛小語在兩方麵摸到了底,就以青聯的名義給香港各界青年聯合會的秘書長寫了封信,信上談了邀請港方企業界的青年名流來考察的動議。葛小語和香港各界青年聯合會秘書長熟,兩人還頗有些私交。信發出去不久就有了回音,對方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組團的事沒問題,還可以代為聯絡香港方麵的青年實業家,隻是要就具體的細節坐下來詳細商談,並且交換正式的公文。對方邀請葛小語抵港會晤。

葛小語當天晚上就熬了個夜,寫了一份活動的補充材料,第二天上班之後就交給了黨組。葛小語知道,她的這個活動雖然沒有普及意義,但施行起來,實用性強、震動性大,這一點別的方案都不能企及。別的活動不管內容如何,基本走的還是共青團曆來搞活動的老套路,名正言順,熱鬧非凡,但於實質之上驚鴻而過,觸及不到靈魂,好比海濱一景,漲潮時來勢洶洶,鋪天蓋地全是浪頭,退潮亦快,潮落後白沙如鏡,似乎什麼事情都不曾發生過。憑著兩相比較,葛小語堅信自己的方案對黨組所有成員都是一次難以揮卻的誘惑。

果然,第二天葛小語就被叫到三樓郭前進的辦公室進行個別彙報。郭前進對葛小語的活動方案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設問,問題提得刁鑽而且全是地方,有的問題葛小語早有考慮,回答起來從容不迫,有的問題葛小語不曾想到過,郭前進就代她作了回答,看得出來,郭前進對葛小語的活動方案經過了認真的研究,而且十分欣賞。走的時候郭前進也不說自己對葛小語方案的評價,從桌上拿過兩頁文稿紙,遞給葛小語,說:“這是你那個方案的不足之處,我記在這裏,隻是我個人的意見,供你參考。”葛小語接過那兩頁薄薄的紙,並不當麵看,臉上也沒有更多的表情,盡量顯得從容地走出了第一書記辦公室。走出辦公室葛小語才在嘴邊笑了出來,憑著感覺她知道,她的方案至少在郭前進那裏得了高分。不過她仍然告誡自己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在她之前,卜克離開了第一書記的辦公室,在她之後,朱少懷走進了第一書記辦公室。這一切,葛小語都看到了。她甚至認為,這並不是巧合,而是郭前進有意這麼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