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情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把痛苦當作愛的結果來加以承受,把它化為生命的財富。經曆過巨大痛苦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於同一種能力。
【宿命,隻是弱者安慰自己的借口】
當遭受了挫折或磨難時,消極的人們往往會發出“我命該如此”的感歎,這就是宿命論的表現。事實上,這不過是他們不願麵對現實、逃避問題的一個借口。
宿命是人們安於命運的一種思想,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在出世之前已由上天注定,人隻能服從上天的安排,不能違抗。
相信宿命的人常常以弱者自居,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幸”的人,他們因為這一觀念的負麵影響而變得消極,可以說,宿命論會無情地打擊個人奮鬥的信心。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宿命論的影子非常之濃厚,比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這就給那些逃避現實的人一個安慰的借口、退縮的理由。以至於今天的某些人,自以為是“注定”要貧窮落魄,“注定”一生碌碌無為。他們寧願相信有某種超乎他們掌握的奇特的力量,也不願努力奮鬥、改變現狀。
到過泰國旅遊的人們,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情況:一頭頭腿粗如柱、身似城牆的龐然大象,卻被一條鏈子拴著,供遊人們欣賞。更讓人納悶的是,被拴的大象從不試圖掙脫鏈子的束縛。
據當地人說,當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也曾一次次試圖掙脫,但盡管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後還是沒能成功。經過這樣的數次掙紮並且傷了自己之後,它開始意識到它的努力是徒勞的,於是就主動放棄了再努力掙脫的嚐試。從那時起,那頭象即使有足夠的力量,也不再去想掙脫那條鎖鏈了,即便拴住它的隻是一根小繩而已。
大象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之一,卻甘於被一條小小的鏈子永遠拴著。不是它無力掙脫,而是它選擇了順從和安於現狀,這完全與宿命無關。
其實,和大象的處境差不多,人類的思維過程其實就是自己為自己設限。當人們習慣了所謂“宿命”的安排時,他自然就不會想著努力進取,自然不會選擇努力改變現實和自己的生存現狀。
可事實上,宿命隻不過是弱者安慰自己的一個借口。很多人之所以相信宿命的說法,是因為他們不願走出自己設置的心理枷鎖。而一旦突破了這道枷鎖,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華龍集團的創辦人盧俊雄10歲時便開始瞞著家人,帶著10元錢獨闖武漢,去尋求機遇。正因為他敢於挑戰命運,最終他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1980年,接過父親給的三本郵票,盧俊雄參加了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行的全國首屆郵票展銷會。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他用賣報攢下的錢在火車站、郵票公司等處,又炒起了郵票,邁出了創業第一步。
讀初二時,他成立了廣州第一個自發性的中學生社團:“省實”集郵社。他幫愛集郵的學生代買各種郵票,從中賺取“勞務費”。後來,他將自己對集郵的感受寫成文章,寄給雜誌社,竟獲刊登。一些郵票商竟紛紛來函寄錢,托他購買郵票。
盧俊雄也開始進入了“國際市場”。念大二時,盧俊雄給深圳大學的一個勤工儉學者批發賀卡。他以高價賣出了最便宜的批發商的積壓品。在開始的時候,他10天不到就賺了3000多元。
盧俊雄通過《集郵雜誌》和郵票公司搜集了全國2000多個集郵愛好者的姓名、地址,用賣賀卡賺的3000多元錢辦了份雙麵8開鉛印的《南華郵報》,免費寄給這些人。到1989年,《南華郵報》已發行5萬份,擁有5萬個客戶。1991年二三月至七八月間,由於股市整頓,郵票市場非常興旺,郵票大致上漲了5倍,盧俊雄大獲其利。
搞了兩年的郵票生意,盧俊雄又開始在市中心舊房子上打主意。在當時房產市場尚未啟動的形勢下,他卻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他再一次使用了靠別人的錢去賺錢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在不斷前進探索的過程中,盧俊雄一步步地邁向了成功,難道說上天就單單青睞於盧俊雄嗎?他這一路走來,每一次成功都是上天的垂愛嗎?當然不是!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才獲得了成功。
生活中,弱者往往消極等待,而強者卻主動出擊,尋求機遇。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事業上的、情感上的、家庭上的等等。麵對失意,強者以一顆自強不息的心不斷進取;而弱者就是麵對一張薄紙,也不願伸手戳破,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有時候,我們隻要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就能擺脫宿命的“安排”。
底線哲語
生活中,弱者往往消極等待,而強者卻主動出擊,尋求機遇。有時候,我們隻要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就能擺脫宿命的“安排”。
【與其為過去的失敗糾結,不如為新的成功探險】
很多人在失去的時候會痛惜不已,原因是怕再也找不到比失去的更好的東西了。比如說愛情,當失去它的時候,心裏會擔心再也找不到自己愛的人了,甚至會對愛情絕望,今後不願意碰觸愛情,而事實上,人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脆弱,愛情也並不像是自己想象的那樣,一生隻會遇到一次,隻是真正適合你的那個人還沒有出現。
一件東西丟失了,我們起初會傷心、痛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東西慢慢地在我們的視線中模糊了,甚至有一天我們想不起它的樣子。就像你當初愛一個人愛得死心塌地,甚至覺得你這一生將會永遠喜歡他一個人,而這些其實隻是我們每個人美好的期待而已,當初的一切都是真的,但是在失去他一段時間之後,不愛了也是真的。所以,在失去的時候,不要讓自己沉浸在自己所設置的傷感、悲痛的氛圍中,因為這樣的表現並不能挽回什麼,也不能代表你對他將永遠地忠心。
如果隻是留戀那個不適合你的人而錯過了真正屬於你的人,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人在一生中,最害怕的不是失去什麼,而是在失去之後,喪失了對未來的希望。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在失去之後,要相信:與其為過去的失敗糾結,不如為新的成功探險。
要相信下一個人會更好,下一次機會會更好。
如果要問一個電影演員,他覺得自己拍的哪一部戲最好,很多人會覺得沒有最好的,因為很多人會將希望寄托於將來,相信自己將來會超越現在的自己,所以很多回答就是:“下一部戲是最好的。”
曾經拿過多項國內外獎項的中國隊選手桑蘭,在1998年參加的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上,由於試跳不慎,從空中跌落,導致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梁骨錯位,胸部以下失去知覺。她在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之後,桑蘭加盟了星空衛視,成為《桑蘭2008》節目的主持人,並且在眾多媒體上開設了她的體育評述專欄。
雖然已經無法在賽場上奮鬥,但是,桑蘭說:“我會在主持人的崗位上,繼續為我喜愛的運動事業作貢獻。雖然我沒有經驗,還有身體的原因,但是我一定能麵對的,我正在充實自己,學習文化。我可以做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