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地鐵化生存(3 / 3)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空軌列車是懸掛式單軌交通係統。軌道在列車上方,由鋼鐵或水泥立柱支撐在空中。由於將地麵交通移至空中,在無需擴展城市現有公路設施的基礎上可緩解城市交通難題。又由於它隻將軌道移至空中,而不是像高架輕軌或騎坐式單軌那樣將整個路麵抬入空中,因此克服了其他軌道交通係統的弊病,在建造和運營方麵具有很多突出的特點和優點。空軌其實曆史也已經很悠久了,它最早出現在1901年的德國,距今也百年有餘了。它當下的造價是地鐵的四分之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空軌是對地鐵的一種補充,當然坐空軌者可不能有恐高症,否則可能會嚇得暈過去的。據報道,溫州有可能成為全國第一個“嚐鮮”的城市,但具體還是語焉不詳。僅僅是據說,城市“空軌”有可能在天津、上海、濟南、合肥、洛陽和石家莊等城市投入建設。多城市試點後,北京也有望投入建設。

或許這是一種新的思路,因為也早有國家和城市在試行了。

但就杭州來說,目前還沒有跡象說要開建空軌了。因為就沈林衝總工程師的理解,他說空軌其實尚有許多不現實的地方,它其實跟纜車的性質是一樣的,但纜車顯然不是用來解決交通壓力的,解決交通壓力需要一定的流量,需要速度等,這就是空軌一直沒有普及開來的原因之一吧。

這樣的思路在告訴人們,破解交通難,或者說當汽車社會到來的時候,如果幾乎所有的保安都在管汽車的停放時,那這個小區和這個城市肯定是有問題的,而所有的問題幾乎都來自於猝不及防,來自於缺乏遠景規劃。

一個值得高興的消息是,2011年9月29日,杭州地鐵2號線西北段正式開工建設了,一旦開工,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曾有業內人士說,杭州的1號線具有開創性標誌性意義,而2號線更是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條線,它從蕭山城廂鎮的市心路過來,穿過錢塘江,然後沿線站點便都在市中心和繁華地段了,即有慶春廣場、慶菱路、建國路、中河路、鳳起路、武林門、保俶路、學院路、古翠路、豐潭路站。也就說東南段過了錢塘江之後,它經過了江幹區、上城區、下城區和西湖區,尤其是經過了西湖區,這是地鐵第一次經過這個區域。還記得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批杭州地鐵建設的項目時,溫家寶總理批了這麼一句——要保護好杭州的風景名勝。

據說,溫總理從沒有在地鐵項目的審批會上作過任何批語,對杭州,這是唯一的一次。其實在前期和當下的規劃中,杭州地鐵從沒有要去風景名勝區的設想,最早的時候,曾有一版方案是2號線會從少年宮、保俶路這邊擦過,後來也作了調整,雖然於西湖仍是無礙的,但還是最大可能的繞著走了。

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幾年之後的某一個“無車日”,我們的媒體朋友可能不會隻把鏡頭對準自行車這一代步的工具了。因為在以往的這一天,我們這個城市的行政長官也會象征性地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上班。但現在地鐵開通了,人們可能會在地鐵車廂裏看到電視上經常看到的那幾張熟悉的麵孔。如真能這樣,而不隻是以視察或考察的名義乘坐地鐵,那麼我們相信,杭州的地鐵一定是會開往春天的。

由此我想到在美國電影《地鐵驚魂》的結尾,紐約市長請主人公坐他的小車回家,主人公說,我還是坐地鐵吧,因為坐地鐵比較快一點。

注意,這是電影,這是紐約,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在杭州,地鐵和小車,哪個更快一些呢?

4

2012年6月24日,周日,這也是端午節的第二天。杭州七堡車輛段運營公司大樓會議室。這一天的下午,注定是有紀念意義的,因為這個下午杭州地鐵“決戰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工作例會剛好是一百期了。這也就是說,杭州地鐵人至少已經犧牲了一百個周末的休息天了。因為周一到周五,各人都在忙各自的工作,而隻有周六或周日,才有可能把相關的人召在一起開推進會,這跟杭州地鐵人的“5+2”、“白+黑”的工作精神分不開的,因為在杭州,那個“5+2”中的“2”,就是指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

這即是杭州市的市情,也可見工作作風之一斑,或者說也是能體現杭州人的價值觀的。

筆者是跟快報、杭報的兩位記者一起到會議室的,一進去就發現會議室坐得滿滿的,聽有人在說,這一次到的人特別多,主持會議的是邵劍明董事長,他的兩旁分別是沈林衝和朱春雷,而集團的幾位副總工程師也都在場,還有就是相關各部的負責人,粗粗一看,大概有近四十幾個人。

開場白很簡單,邵董沒有長篇大論,隻是說“決戰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到了一百期的推進例會了,他還特別提到今天有新聞記者在場,然後就說今天的會議準備五點左右就結束,不要拖得太長,接著就是切入正題,由各部各科的相關人員講各類問題了。

筆者歸納了一下,第一步主要還是講工程的掃尾工作,因為前一陣杭州是梅雨季,且這一個梅季的雨不是淅淅瀝瀝,而且傾盆大雨,所以“淹澇”現象還是蠻嚴重的。對此邵董即刻提出,接下去的杭州就是暴雨、台風季,所以要高度重視,有的地方要加抽水躉。而會議的第二塊內容主要是講試運營的問題,這便有了爭論,我覺得這樣的氣氛很好,既民主,又是解決問題落到實處的。隻要誰提出一個問題,那在解決方案中,沒有說超過一周的,都是說周三怎麼解決,周四解決什麼。所謂有爭論,現在當然已經不是站怎麼設、線往哪走的初期了,而且具體操作的步驟,誰先誰後的問題。筆者感興趣的是,包括領導層,就是邵董、沈總和朱總,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而且我也是第一次發現,邵董是喜歡現開銷的,當某部長講到地下通訊係統的問題時,邵董便毫不留情地批評了起來,這批評如果在當事人聽來,自然是很難受的,然而這又是對事不對人的,因為如果有一個部門拖了後腿,那整個進程就有可能受影響了。

我聽下來的感覺是,這的確是一種推進會,是解決問題的,就是各個口子都把問題提出來。因為這些問題,很可能不是自己部門能夠解決的,所以要讓公司層麵一起來解決,甚至要靠地鐵指揮部的協調方才可能解決的。而同時這又等於是一個通氣會,因為地鐵是一盤棋,如果哪一步出問題了,便會影響到全局,所以聽聽人家部門的信息,便也多了一點大局觀。這就不僅僅僅是工作態度和精神的問題,而也是對地鐵人的一種磨礪和修煉。

是的,有100期必有101期,決戰尚在進行,同誌仍需努力啊,因為杭州地鐵人肩負著全體杭州人的期望。越是開通在即,工作便越是千頭萬緒,市民的關注度和媒體的熱情是成正比的,進入2012年的7月以來,杭城的各大報紙幾乎天天有地鐵的報道,而隻要有報道,那幾乎都是頭版頭條的,比如杭港公司的成立,地鐵票價的兩種方案以及聽證會等,在夏天這個特殊的天氣裏,“地鐵”二字成的成了一個熱詞。

5

2012年7月17日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坤明再一次深入杭州市地鐵施工工地,檢查地鐵建設和開通運營籌備工作,慰問地鐵工程參建人員。

黃坤明先是來到地鐵1號線武林廣場站,此站地處市中心,人流密集,商業繁華,地鐵開通後將為附近人群的出行和換乘帶來極大方便,同時會對這個地段區域的經濟、文化帶來更大的正麵效應。黃坤明仔細察看了車站室內裝飾進展情況,聽取了有關負責人的情況介紹。黃書記說,地鐵公共空間藝術設計要注重規劃設計與實際效果的統一,在實現功能的前提下,堅持細節為王、精益求精,更加注重美觀、大方,體現杭州城市特色和品位。

請注意,黃書記談地鐵公共空間的藝術設計,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為公共空間,也是杭州的一張臉。

隨後,黃坤明一行登上一輛試運行列車,乘車前往地鐵火車東站站。黃坤明在乘坐過程中指出,現在,距離10月試運營的時間已經很緊,相關單位一定要做到安全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做到細之又細、嚴之又嚴,一絲不苟地做好線路信號係統調試等各項工作,確保萬無一失,為市民提供安全、舒適、準時的出行服務。

離開地鐵火車東站,黃坤明一行再次搭乘地鐵,前往臨平世紀大道站。臨走前,車站站廳內一塊正對自動扶梯的公共空間引起了黃坤明的注意。他對市地鐵集團和相關單位負責人說,要論證一下,這裏立一個廣告牌,每天的有效流量有多少,“我們要充分挖掘地鐵站內的廣告資源,努力實現地鐵運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是啊,這樣的雙豐收,不正是市民和政府,商業和文化的皆大歡喜嗎?由此看來,杭州人的地鐵化生活已經越來越近了。

您出生在六六大順的日子裏,被六六大順的吉星高照,安然度過了十年華光——如同雨後春筍,如同樹木參天,如同繁星點點……唯願您的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乃至百年,仍然六六大順!

——杭州地鐵人語錄·楊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