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謝杭州市文聯的領導和同仁朋友們,正是他們的信任和鼓勵,讓我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我知道以我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這部作品一定存在著不少的缺憾。我也深知,報告文學是一頗有爭議的形式,報告多了,文學就少了;文學強了,報告就弱了。而且也時常會有遠近高低各不同、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況,但我隻能忠實於我看到和聽到的。我以為有的作品是應景的,有的作品是能傳世的。我寧願我的作品是應景的,但地鐵本身是能傳世的,五十年,一百年以至更長。為這樣的傳世,我們的作家和記者一定還會用其他的形式去表現,包括我們的杭州市民。我相信白居易或蘇東坡再世,他們也一定會去寫地鐵的,而時代也在呼喚今天的白居易和蘇東坡。
采訪幾十個人,光是聽錄音就有一百多個小時,最後整理出來的文字也有有近百萬字,還不包括還沒有整理出來的以及自己“逃掉”的文字,我為能掌握這樣第一手資料而感到幸運,因為我記錄下了地鐵人的心路曆程,而幫我整理完成這些錄音的老師和同學,我是要特別感謝的,她們是楊紅霞、郇曉雯,陶國芬、鄭春霞。當然我更要感謝每一個接受我采訪的地鐵人,特別是要感謝地鐵集團的辦公室主任楊春芳和《杭州地鐵》報的陳晶晶,還有好多人的名字可能沒有出現在這本書裏,但你們的故事你們的觀點或者說你們的氣場,一定會跟這本書一起走向下一站的。
最後我要感謝都市快報,她不僅給我時間和奉祿,還給了我寬鬆和理解,這是我得以完成一部又一部作品的最大保證。而快報的理念和價值也深深影響了我的寫作,因為我始終沒有忘記,我是一名記者,而且我一直在一線,像一個礦工一樣,挖掘著這個社會可以燃燒可以溫暖人心的東西。生活因溫暖而美好,美好因真實而動人。而這種美好和動人,會隨著一個日子的臨近而呼吸急促、麵色潮紅,這輛開往杭州的地鐵會在這個金色的秋天如期而至,它穿越了歲月和期待,然後才緩緩地停在你的麵前。
接下去,我要像那些潮人們那樣,一手愛瘋,兩耳音樂,我播放的是一首經典老歌,那是遊鴻明的《地下鐵》——
地下鐵趕快飛
我的愛人有點累 我有點醉
我的終點永遠在你下一站
你趕快睡
輕輕靠著我的背
這些年早就習慣送你的揮別
你也一直以為下麵才是我的終點站
我在下個出口等待最後一班回程的
地下鐵
2012年6月6日初稿,
7月19日二稿改畢,
8月1日三稿改畢,
10月4日第四稿改畢。
今天是女兒的生日,以此書稿遙寄她生日快樂。